關注生命倫理 正視社會歪風

主要索引標籤

了解欺凌背後

郭卓靈    |    明光社項目主任(傳媒及生命教育)
15/02/2024

在港現況

活著才能反敗為勝

吳慧華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
15/02/2024

一直以來,亞洲的某些地區,如日本及香港的學生,都要在學業上承受極沉重的壓力。緊密的課堂、繁多的作業及課外活動、頻密的測驗及考試、再加上父母或學校的期望,真的讓學生都喘不過氣來。假如學生在校園裡還要面對人與人之間相處的問題,又或者不幸成為了被欺凌的對象,校園生活對他們而言恍如人間地獄。

與在學青年同渡成長壓力

郭卓靈    |    明光社項目主任(傳媒及生命教育)
15/02/2024

編者序:成長中的障礙賽

蔡志森    |    明光社總幹事
14/02/2024

一代不同一代,當世界的轉變速度愈來愈快,不同世代面對的挑戰差異可以很大,無論是在上世紀70、80年代香港經濟起飛時成長,或是千禧年前後較富裕環境下成長,以至過去幾年在社會運動和疫情陰霾下成長的青少年,所面對的挑戰截然不同,作為父母、老師和導師的,大家的成長經驗恐怕難以成為主要參考。

莫讓社交媒體主導自己的一切

郭卓靈    |    明光社項目主任(傳媒及生命教育)
14/02/2024

自拍、直播者的自我形象與感覺

郭卓靈    |    明光社項目主任(傳媒及生命教育)
14/02/2024

你的樣子如何,你的日子也必如何?

張勇傑    |    明光社高級項目主任(性教育)
14/02/2024

環保除了罰款,還有更多

吳慧華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
07/02/2024

經濟學家葛尼奇(Uri Gneezy)及李斯特(John A List)所撰寫的 《一切都是誘因的問題!:找對人、用對方法、做對事的關鍵思考》中,提到一間幼稚園的校長,為了家長可以準時接走自己的孩子,決定只要遲到10分鐘以上,便要家長付出一小筆罰款,結果是自從有了罰款政策之後,家長反而覺得不用急於趕到幼兒園,亦毋須再為遲到而不好意思,甚至有家長視那筆小額

「慢」的文化

陳偉洪    |    過去10年,搬家超過10次。一家四口,由市區搬到長洲小島接受三年神學裝備;到德國短宣一年;再回小島牧養兩年;隨後出發,旅居台灣,等候上帝的吩咐。原以為暫居數月,誰不知停留四年,與旅居、流散者同行。之後又再啟航,遠赴英國,一步一步跟隨,繼續客旅人生。
06/02/2024

英國的處事效率慢,是移居到此香港人的共同經歷,「慢」或許是英國文化的一部份。當然,感覺或體會到「慢」,或許是香港人獨有的,若德國人移居英國,他們大概不會有相同的感覺,反而可能覺得這裡的效率頗高,快與慢、遲延或效率從來也是相對的。

52赫茲的聯想

郭卓靈    |    *明光社項目主任(傳媒及生命教育)
01/02/2024

每年,本地流行曲的頒獎禮,除了電視、電台會舉辦之外,亦有一個由香港作曲家及作詞家協會(CASH)所舉辦的「CASH金帆音樂獎頒獎典禮」,由業界人士提名及投票,選出每年優秀音樂作品及歌曲演繹,目的為表揚於過去一年的指定期間內在香港作首次商業發行或演出之音樂作品,亦希望提高公眾對香港音樂藝術質素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