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病化就是出路嗎?;婚禮與婚姻;香港還有沒有任何人?;明光社情性教育的理念與推行;老鷹樂團的加州旅館(Hotel California);台灣同性婚姻及同志性平教育公投。
未能閱讀此電郵?請按此
就立法會於2018年11月22日辯論陳志全議員提出的研究同性締結政策的議員議案,本社對此倡議方向不能認同。本社促請各界維護男女婚制,又建議藉研究緊密關係政策,維護緊密人際關係(包括同性情侶)的基本權益......
(蘋果日報.17-11-2018)
為了保護性罪行的受害人,法例禁止傳媒披露受害人的身份,否則很多受害人因為害怕自己的身份和案情曝光,便不會報警和出庭作證。#MeToo運動鼓勵受害人不要啞忍,勇敢地挺身而出指證侵犯者,動機是好的,但有關做法未必適合所有受害人,因為受害人要首先公開自己的身份。一些受害人可能低估了事件曝光之後,自己在日常生活會受到的困擾,特別在現今社交媒體大行其道,人人可以輕易發表意見,當中一些網民更喜歡「剝花生」,將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胡說八道、不負責任,但事件一經曝光已無法收回,要補救並不容易。另一方面,由於性侵是刑事罪行,必須對被指控的人公平,因此定罪門檻很高,疑點利益亦歸於被告,再加上一些事情發生的年代久遠,當事人記憶亦會有落差,甚至部份證供會有矛盾,令被告未能入罪,更不幸的是遇上一些反過來批評受害人的網民,情何以堪!因此,鼓勵受害人報警,並向社工和關注團體求助,比起呼籲她們直接在網上公開案情,對受害人會有更大保障。
(香港01.19-11-2018)
政府過去幾年在扶貧工作上做了不少功夫,但貧窮人口不跌反升,值得政府好好反思。由於很多扶貧工作的重點都只是派錢,千方百計讓受助者脫離貧窮線,但一些結構性的問題卻沒有處理。例如地產霸權令大部份人將收入乖乖奉獻給地產商;大財團壟斷令小商戶愈來愈難經營;直資教育令基層進入名校愈來愈難;基層兒童的生活視野不足、社交網絡狹窄等等,不單造成跨代貧窮,亦令基層青年「上流」無望。對於一些貧窮家庭,即時的幫助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讓他們有告別貧窮的機會和裝備,很多問題不是單靠派錢就能夠解決的。
(明報.18-11-2018)
有人認為:「你覺得你是男人,你就是男人」,這才符合人權,且能「去病化」。若按此邏輯,只有1.5米的男士,卻覺得自己有1.63米;或有千度近視卻覺得自己目光如炬,他是否就可以自動符合投考警員的資格?祖傳醫術,自覺醫術了得,是否就可以自稱為醫生?博覽群籍就可以在求職時自稱博士?自覺有一顆香港心的英國人就可以自動成為香港人?大家若認為指鹿為馬是荒謬的,為甚麼卻要逼其他人指男為女?另一方面,若果要將性別認同障礙去病化,那麼日後所有變性手術便變成整容手術,不應再用公帑了,但對於真正有此障礙的病人是否合理呢?性別按生理來分辨是最自然、客觀及清晰的。至於每個人的氣質不同,喜歡不同的裝扮及生活方式是個人的自由和選擇,卻不能強逼他人認同,甚至荒謬地要求整個社會改變一個合理的制度去遷就極少數人的個人感受或選擇。
(經濟日報.16-11-2018)
不在乎天長地久,只在乎難忘婚禮,聽起來有些可笑,但現實上卻愈來愈普遍,這不是簡單的對錯問題,而是價值觀的表現。要改變追求浪漫難忘婚禮的想法並不容易,倒不如鼓勵大家多用創意而不是只靠銀彈:為配偶寫一段真摯的愛的宣言;在蜜月旅行加一些非一般的小插曲;預備一些具心思的小禮物讓對方無意中「發現」……其實,浪漫不一定靠錢而是要靠心思,最後,既然大家不介意花多些錢,那麼不如預備一些錢作婚前輔導吧!
歐陽家和 | 明光社項目主任(通識教育及流行文化) 香港獨立媒體,22-11-2018
張勇傑 | 明光社高級項目主任(性教育) 燭光123期 (p.4),19-11-2018
張志儉博士 | 香港傳媒教育協會主席 20-11-2018
三合一公投懶人包
九龍 荔枝角 長裕街 8號 億京廣場 11樓 1105室 (茘枝角港鐵站 A出口) TEL.: 2768 4204 FAX: 2743 9780
明光社網頁
電郵給我們......
來我們的Facebook,互動一下
用影片告訴大家......
如想支持我們的工作,請按 捐款支持
如不想再收取此電郵,請按 取消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