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生命倫理 正視社會歪風

不要轉移視線

16/04/2020
新加坡高院駁回「男男性行為除罪」 反映民眾既有信念
 

(風新聞.15-4-2020)

同一件事,不同說法會帶來截然不同的感覺和效果。在現代社會,法律一般都不會干預人與人之間的關心和愛護,因此,自由如香港、甚至對市民較多限制的新加坡,亦不會干預同性戀者之間的愛,若他們是成年人,要一起居住、彼此照顧,將對方視作終身伴侶亦沒有法律禁止,法律應干預的是一些高危和影響社會制度的行為。肛交是容易造成感染、高危及不應鼓勵的行為是不爭的事實,就算將成年人的肛交非刑事化亦不會改變其本質,若真的要從平等角度去看此問題,應將男女之間的肛交亦加以限制,才是真正合乎醫學安全的做法。同志運動一直避重就輕,當別人批評肛交的風險時便強調同性戀者的性行為有不同的方式,大家不應帶有偏見,但在法庭的時候卻強調肛交是男同性戀者唯一的性行為方式,因此,應與男女之間的陰道交看齊,有不同的合法年齡限制就是歧視。不幸地,這種以偏概全的說法得到香港法院的確立。法律應如何看待一種行為是否需要禁止,其實應以其風險而不是當事人的性傾向為考慮,亦不應將有關討論轉移視線,簡化成為有否歧視的問題。

回到:每週社關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