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生命倫理 正視社會歪風
文章

主要索引標籤

工作.意義

陳偉洪    |    過去10年,搬家超過10次。一家四口,由市區搬到長洲小島接受三年神學裝備;到德國短宣一年;再回小島牧養兩年;隨後出發,旅居台灣,等候上帝的吩咐。原以為暫居數月,誰不知停留四年,與旅居、流散者同行。現在又再啟航,遠赴英國,一步一步跟隨,繼續客旅人生。
23/03/2023

移民英國的香港家庭,有不少匆忙而至,只能見步行步;也有不少準備充足,出發前已選定宜居城市,甚至隔山買牛,預先買(租)下房子,務求一蹴而就,盡快安頓。

浪漫化的危機——香港首位AV女優

呂英華    |    明光社項目主任(流行文化)
23/03/2023

近日傳出香港KOL素海霖(日名絵麗奈)以AV女優身份於日本成人影片界出道,正因她是首位赴日本拍攝成人影片的香港人,因此成全城熱話,更有網民惡搞,假冒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楊潤雄發政府新聞稿祝賀素海霖成首位赴日本拍攝成人影片的香港人。這熱話,似乎也吸引了非常多香港人關注,一些網民則指出會全力支持,而素海霖亦紛紛在不同媒體中接受訪問。

夢裡不忘身是客

林俊牧師    |    林俊牧師為法國圖盧茲城宣教士,他在堂會事奉崗位退休多年,之後任不同地方堂會短期宣教士及作推動宣教事工牧者。師母在2022年亦提早退休和牧師同行宣教。他們現於法國圖盧茲城Toulouse華人群體、與已工作超過十年的香港播道會宣教士同工配搭事奉。
15/03/2023

人生的現實是客旅的人生,但做旅客不一定是浪漫的,尤其是要適應環境和文化。多次夢裡都為要應付的事奉擔心,因為我們所接觸的都是陌生人,不了解他們,若要向他們分享許多話,講多就錯多。若要與他們一起服侍,就擔心更多。但在彼此有弟兄姊妹這重關係下,還是可以勉強應付,得到諒解,但壓力仍不少。

他山之石:英國學生的「廁所運動」

歐陽家和    |    明光社特約撰稿員
15/03/2023

不經不覺,由中學生發起的反對國民教育運動,已經超過十年,當年興起不少青少年社會運動領袖,就自身的自由和權利,示威抗議,甚至獲得社會的關注,當年使用社交媒體產生的效應,成為後來發展更多社會運動的參考。

請為燈塔充充電

蔡志森    |    明光社總幹事
09/03/2023

「請為燈塔充充電」是我23年前加入明光社之後出外講道的第一篇講章,呼籲教會的弟兄姊妹在這個彎曲悖謬的世代要挺身而出為主作見證,敢於與世界不同。

行為主義心理學在人工智能中鹹魚翻生

余創豪    |    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Arizona State University)教育心理學博士,專門於心理測量與統計學,亦是同校哲學博士,專門於科學哲學與歷史,現在是美國阿蘇薩太平洋大學(Azusa Pacific University)應用行為科學與數據科學教授。
08/03/2023

不用我多介紹,大家都知道,現在人工智能與機械學習已經影響到人們生活的每一個環節。但可能很少人知道,當今其中一種機械學習模型是基於一個所謂過時的心理學說:行為主義。

重新敘事 重尋生命意義

郭卓靈    |    明光社項目主任(傳媒及生命教育)
27/02/2023

「我們主耶穌基督的父神是配受稱頌的。他照著自己極大的憐憫,藉著耶穌基督從死人中復活,重生了我們,使我們有永活的盼望。」
(彼得前書第一章3節《環球聖經譯本》)

離婚管養權 以子女利益為先

傅丹梅    |    明光社事工顧問
23/02/2023

近年,香港已繼倫敦之後成為「離婚之都」。據政府統計處2019年香港離婚率達48%,2020年的離婚率飈升至接近六成(58%),可能會令很多人感到驚訝。2020年的離婚率如此高,並非港人喜愛離婚,而是因為疫情令很多想結婚的新人延遲婚期,因為離婚率的計算方法是﹕(該年獲頒布離婚判令數量)÷(該年所有結婚數量)×100%。

走在「林中路」

林俊牧師    |    林俊牧師為法國圖盧茲城宣教士,他在堂會事奉崗位退休多年,之後任不同地方堂會短期宣教士及作推動宣教事工牧者。師母在2022年亦提早退休和牧師同行宣教。他們現於法國圖盧茲城Toulouse華人群體、與已工作超過十年的香港播道會宣教士同工配搭事奉。
22/02/2023

訴諸信仰去解決人生問題似是較易走的路,但是憑著理性去面對和掙扎,卻應是人的本能和本份,但這兩者是對立的嗎?信仰也是人的本能,是幫助人去平衡節制地看自己及世界的界限,更是看見上主在人間和人生的參與,從而使我們找到自己和當走的路。

如何與真.假同性戀者互動同行……我有話說

吳慧華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 || 受訪者:康貴華醫生(資深精神科醫生)
21/02/2023

23902323,23902323,23902323……明光社自2010年3月12日起,逢星期五下午,便會接聽同性戀諮詢熱線的電話,來電者主要是本身有性傾向或同性戀疑惑,又或是他們的家人或朋友,不知道如何處理及面對有關情況,便致電我們的熱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