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生命倫理 正視社會歪風

網絡欺凌

05/08/2020
憂網絡欺凌不敢表達政見 逾80%人指應加強執法
 

(東方日報.2020年7月3日)

黃大仙14歲男童因政見被網絡欺凌 19歲男子被捕
 

(頭條日報.2020年6月30日)

有團體早前公佈調查結果,發現超過98%受訪者認為現時香港網絡欺凌風氣嚴重,約85%受訪者因擔憂網絡欺凌而不敢在網上表達政見,甚至有57.5%受訪者指自己或有認識的人曾遭受網絡欺凌。發起有關調查的團體認為,政府應採取措施打擊此類行為。

以言入罪,是我們最不想見到的。網絡最初的設立,是想有一個渠道可以容納不同的聲音,並可以讓用家在網絡中找到多元的聲音。但可惜網絡的聲音愈來愈兩極化,除了偏聽、容不下異見聲音、不能好好討論外,還有可能一起圍攻異見人士。如果口裡說要爭取自由、要求不要封閉網絡,但卻打壓與自己不同的異見聲音,欺凌、圍攻與自己意見不同的人,傷害他們的身心……會不會有天,我們變成了自己討厭的人?

信仰反思

心理學家告訴我們,人類是善於實踐雙重標準的動物。看見陌生人在聚餐之後感染病毒,有可能傾向指責這一些人不懂得保護自己或他人;但若發生在自己身上,原先指責他人的說法會不見了,可能只會怨天尤人,怪責聚餐的地方不衛生,被其他人連累。

「為甚麼看見你弟兄眼中的木屑,卻不理會自己眼中的樑木呢?」(太七3《新譯本》)雙重標準之下,我們忙著挑人家的木屑,覺得有問題發生時,問題都出在他人身上,想不通別人為何會如此想、如此做,一定是他們的智力、分析力,甚至品格出了問題。為甚麼我們會如此看他人?這節經文告訴我們,因為我們眼中有樑木。當我們眼中的樑木愈巨大,愈發看不到自己的問題,只看見別人的問題。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當我們忙於「看見」他人的不是,便恍如把他人眼中的木屑「收集」到自己這裡來,無形中讓自己的樑木變得更巨大。

不要隨意批評人,除非你敢保證自己的眼中沒有樑木,甚至連一點木屑都被清除得一乾二淨。連天使長米迦勒都保護自己的口舌不發惡言,我們又憑甚麼認為自己可以在神面前站立得住(猶9-19)。變成了自己討厭的人固然可怕,但更可怕的是,原來當我們如何判斷人的時候,神也會如何判斷我們(太七1-2)。

回到:教牧社關倫理速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