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生命倫理 正視社會歪風

婚姻制度

明光社對2020年施政報告的建議

香港正處於十分艱難的抗疫時期,如何協助在疫情中深受影響的市民是政府的當務之急,不過,政府亦必須留意因為抗疫而產生的副作用,正如在疫情中不少長期病患和安老院舍的院友因親人無法探望而形同被遺棄;基層學童由於缺乏基本的上網設備和家居空間狹窄,在上網課的問題上輸在起跑線;有特殊需要的學童或成年人由於無法獲得訓練、輔導和日間院舍服務而與照顧者產生極大張力;夫婦、兩代、甚至三代之間因為長期困在家中而產生新的家庭問題等等,都十分需要政府檢討現行政策和服務,以免在長期抗疫時顧此失彼。

除了抗疫之外,明光社認為在幾個我們常常關注的議題上,政府必須盡快介入和處理,以免一些弊病愈演愈烈,將來積重難返。

婚姻「大事」——廿一世紀香港人的婚姻觀

陳永浩博士
恒生管理學院社會科學系助理教授,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研究主任(義務)。《生命倫理錦囊》作者之一;並於2010年研討會上發佈「香港基督徒沉溺行為調查」結果、2011年發表「80、90後基督徒的社關及價值觀調查」結果,以及2015年發表「香港人置業行為與態度研究」結果。
22/06/2016

婚姻對香港人來說是「大事」,卻同時是「大件事」。


「香港人婚姻態度」研究

陳永浩博士、招雋寧先生
陳永浩博士:恒生管理學院社會科學系助理教授,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研究主任(義務)。《生命倫理錦囊》作者之一;並於2010年研討會上發佈「香港基督徒沉溺行為調查」結果、2011年發表「80、90後基督徒的社關及價值觀調查」結果,以及2015年發表「香港人置業行為與態度研究」結果。 ||| 招雋寧先生:明光社項目主任 (青年事工),曾任香港理工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研究助理。多年來參與研究中心調查及研究項目:包括「香港中學生性價值觀調查」(2013)、「家長對性解放及性教育的意見調查」(2014)、「香港人置業行為與態度研究」(2015),以及「香港人婚姻態度研究」(2016)。

22/06/2016

香港法律對不同關係的承認和對待

傅丹梅
明光社副總幹事
16/09/2019

香港律政司司長鄭若驊上任以來,支持率每況愈下,除了因為僭建,還有因為她沒有申報丈夫潘樂陶購入的兩個豪宅,及沒有申報她以配偶身份,與丈夫共同持有安樂工程8.89億股或63.48%股份,市值超過10億港元。

婚姻制度 應以立法程序處理 遺憾司法機構拒明光社介入訴訟

新聞稿

新聞稿

對於法庭拒絕明光社介入MK案的訴訟,本社深表遺憾,我們深信任何涉及改變香港婚姻制度的討論,不應由法庭處理,應交由立法會討論,深入研究任何改變對本港的家庭、特別是下一代的成長會帶來甚麼影響,婚姻制度不能單單考慮個別人士的訴求和權利,應考慮對社會整體的影響。

本社於2016年委託香港城市大學所做的全港性隨機抽樣調查顯示,接近7成受訪者不認同更改婚姻法對性別的要求,反對將必須由男和女締結的婚姻改為不分男和女。我們希望法庭雖然拒絕我們介入訴訟的申請,仍然能全面及正確地了解社會上不同持份者對婚姻的真正看法。

就MK一案,表面上是個別人士的訴求和權利,但實際尚未開審,自本社申請介入訴訟後,就先後有另外多個機構走出來為同性戀社會運動保駕護航。判辭第22段清楚可見,法官以擔心有關的介入會如洪水湧入,拒絕所有的介入訴訟的申請,可見案件在社會上爭議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