彎彎曲曲的生命河道:由文學到社會科學和數學
文藝青年
人生並不是一條直線的跑道,你不能在起跑點便望到終點。相反,人生是一條彎彎曲曲的河道,你根本無法預測在拐彎的時候,下一個地方是甚麼光景。
文藝青年
人生並不是一條直線的跑道,你不能在起跑點便望到終點。相反,人生是一條彎彎曲曲的河道,你根本無法預測在拐彎的時候,下一個地方是甚麼光景。
之前在〈工作.意義〉一文中談及我們初到英國的生活,太太到中國人管理的餐館工作,那是她相隔二十多年後,第一次「有糧出」的工作:短短數天的工作,看見同作異鄉客的華人,礙於言語
明光社成立26年,今年終於有第一位同工退休了, 過去幾年,身邊不少好友、不同教會的牧者和機構的同工陸續退休,開始了他們人生的一個新的階段,愈來愈感受到退休好像這麼遠,卻又是那麼近。雖然現在不少教會和機構的退休年齡都已不再局限於60歲,不過,無論如何大家都會有退下來的一日,因此,及早為自己和同工的退休作好準備,是每一個機構的董事會和主管應有的責任。
投身機構的事奉接近四分之一個世紀,由於之前在學校和電視台工作過,又做過公務員,對不同的工作文化都有涉獵,因此,在機構的管治文化方面,一直希望做到既有基督教機構的事奉精神,亦有私人機構的工作效率,以及公務員的操守和紀律,個人深信這是基督教機構應有的見證,以及向神向人問責,以下幾項是多年以來個人的實踐和反思。
教會重視婚姻與家庭,因為這是上帝為人設立的,讓人可以在被保護和被祝福的環境下生活的一個安全網,無論一個人有沒有結婚,但由父母所建立的家庭,仍然是大部份人賴以健康成長的安樂窩和可以遮風擋雨的避難所。因此,努力營造一個對家庭友善的職場環境和教會生態,是教會群體應有之義,而且應該做得比沒有信仰的群體更多和更好,這才是活出信仰的生命和見證的應有表現。
移居外地,或許不少人也有著筆者類似的經歷。當友人關心問候一句:「你平時做D乜?」頓時,感到語塞,不知如何回答。「平時做D乜」就是日常做甚麼事的意思。這問候會對以辛勞、勤快見稱的香港人帶來一定的困惑。香港人一般會把「做D乜」聯想到與職業工作或其他跟謀生相關的事情。只是,初到英國的異鄉客,大部份也未能這麼快找到工作。
移民英國的香港家庭,有不少匆忙而至,只能見步行步;也有不少準備充足,出發前已選定宜居城市,甚至隔山買牛,預先買(租)下房子,務求一蹴而就,盡快安頓。
《機器人即將搶走你的工作:影響全球數十億人的7大自動化技術發展,現在開始重新定義工作目的,幸福慢活》
(Robots Will Steal Your Job, But That's OK: How to Survive the Economic Collapse and Be Happy)
究竟何謂公平有時是十分吊詭的,因為對一些人特別「公平」,或者是大家習慣了某類「公平」之後,原來卻有可能會對另一些人帶來不公平,甚至當大家想作任何「公平」的改動,亦會令人感到是不公平。
過去大半年因為疫情的緣故,許多人已習慣了在家工作,特別是公務員或者一些受公帑資助的機構,因為僱主沒有財政壓力,因此,比起商業機構或沒有受資助的社福團體有更大的能力承擔因停工、減產帶來的財務損失。而眾所周知,所謂在家工作,其實只是一個較為「好聽」的說法,因為不少工種,特別是一些前線服務根本是無法在家辦公的,在家工作其實就是變相的有薪假期。若果改為放無薪假,哪怕疫情嚴峻,相信不少人也會即時要求復工。
若果疫情幾個月就能捱過,相信大家不會太過介意,但當疫情不是以月而是以年計算的話,對於無法在家工作的工種,是否應該和真正能在家工作的工種有不同的安排,才是對所有同事和服務使用者更公平是必須正視的問題。因為彈性上班;加強防疫裝備;提升辦公室的清潔水平和次數;為要與公眾接觸的同事做檢測等等,都是可以減低感染風險的防疫措施,而毋須一刀切的安排在家工作、或者放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