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
同信徒講環保好辛苦
「同信徒講環保好辛苦」!因為基本上沒有人會反對你,但不少人亦不會認真回應你,很容易會覺得自己在自言自語,真正「講人自講」。自問不是一個苦行式的環保人士,亦不反對按神所賜的恩典和能力去享受人生,因此,在日常生活對環保門檻的要求並不高,基本上只是不要浪費、以及減少對生態環境的破壞,但有時要實踐亦一點也不容易。
就以飲食為例,其實我很喜歡品嚐不同的美食,亦覺得能夠做出美味的食物是神賜給人類的智慧和恩典,生活在香港能夠吃到各國的美食是一種福氣。而與我一起去過飲茶食飯的朋友都知道我很喜歡負責落單點菜或者叫點心,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我很怕見到最後吃剩很多食物,又你推我讓沒有人肯帶走。有些朋友眼闊肚窄,往往高估自己的食量,每樣食物都想吃,又要預每個人都有一份,於是每次飲茶都叫了滿枱的點心,幾乎每次都吃不完,卻又繼續每次都這樣做,彷彿能夠盡情地吃喝才算是享受人生,卻忘記吃得太飽對自己和所有同枱的朋友亦未必是一件好事,特別是當大家的肚腩、年齡和膽固醇都不斷在增長的時候。偶然預多了可以理解,但經常都是這樣就是生活習慣和價值觀的問題了。感恩的是我二十幾年前入明光社的時候大約150磅,現在仍然是150磅,不要令自己吃得太飽十分重要。
回歸是一場艱難的磨合
回歸二十五週年,究竟當初承諾的所謂「一國兩制、高度自治、港人治港、現有的資本主義生活方式五十年不變」有沒有走樣,是思想香港將會怎樣走下去的重要基礎。其實,所謂五十年不變本來就是不可能的,否則香港早已成為一個落後的第三世界城市,問題重點是甚麼會變、甚麼不變,香港人最不想變的是過往很自由的生活方式,在言論、思想和創作上的充份自由,只要法律沒有明文禁止的都可以大膽討論,以及可以自由行使應有的公民權利去爭取和表達個人在政治和社會問題上的看法。而最想改變的包括居住空間過份狹窄、樓價高不可攀,以及貧富懸殊、社會不公的現象,並希望在制定社會政策時有更大的發言和參與的權利,落實真正的港人治港。但過去幾年,在愈來愈偏重一國,放輕兩制的新常態之下,不少香港人感到不安的不單是過往不少生活方式正漸漸消失,而更令人憂慮的是一些國內的做法正愈來愈多出現。
抹不走的過去
![]() |
末世論與基督徒烏托邦: 祂的真理正向前邁進!
引言
保持適當距離
新通識
![]() |
|
(明報.3-2-2021) |
恩典的承傳
「惟有你們是被揀選的族類,是有君尊的祭司,是聖潔的國度,是屬神的子民,要叫你們宣揚那召你們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你們從前算不得子民,現在卻作了神的子民;從前未曾蒙憐恤,現在卻蒙了憐恤。」(彼前二9-10)
神話語的力量
《神話語的力量:談聖經與神的權柄》
(Scripture and the Authority of God)
作者:賴特(N.T. Wright)
譯者:張奇軍、郭秀娟、梁碩恩
出版地:新北市
出版:校園書房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4年
第三屆基督教性倫理峰會花絮
在這個風雨飄搖的日子,感恩「第三屆基督教性倫理峰會」於2019年10月25至26日假恩福中心順利舉行,由第一屆開始,明光社每屆都會協辦性倫理峰會,2019年大會以「守護婚姻」為主題,邀請來自英國的大律師保羅.戴蒙德(Paul Diamond)及中國神學研究院榮休教授鄭順佳博士分享,聚會約有100人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