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生命倫理 正視社會歪風
文章

主要索引標籤

重尋職場使命

吳庭亮博士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研究主任
16/03/2012

基督徒如何在職場中為主作見證?作為基督的門徒,分享基督的福音和救恩,領人信主,是每一個信徒的使命。然而,在職場中宣講福音,也須建立在「做好」工作要求的基礎上。如何在工作上成為主耶穌美好的見證呢?特別是如何處理職場上涉及的倫理問題,更是我們經常要面對的。
 

通識?通通識?

許承恩老師    |    資深中學通識教育科老師 | 整理︰吳庭亮博士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 研究主任
16/03/2012

過去,香港的教育多為人詬病,其中一點是讀書為考試,課外知識欠奉。通識科會否成為良方,擴闊學生的視野和社會關注,提高他們獨立思考的能力?基督徒通識科教師如何能在「價值中立」(Value Free)的教育中帶出基督教價值觀的教育?
 

為迷霧中的家庭領航

蔡志森    |    明光社總幹事
16/03/2012

有人說家庭愈來愈多元化,除了現行一夫一妻婚姻制度下的核心家庭之外;亦有因離婚或喪偶而出現的單親家庭,或父母皆不在,依賴親友照顧小朋友(如爺孫、姑姪或甥舅),以及兄弟姊妹所組成的非核心家庭;此外,更有由異性或同性同居產生的組合,因此,家庭的定義應擺脫過往只限婚姻、血緣或領養這些先決條件而產生的關係

生之勇氣——在乎喚醒

吳慧華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研究員
16/03/2012

基本上,求生是本能。一直以來,中國文化都非常肯定生存的意欲,認為人不輕言尋死,所謂「螻蟻尚且偷生」;而當人選擇死亡時,大多是迫不得已,基於崇高的理由。孟子提出捨生取義;司馬遷為了完成《史記》忍辱偷生,向友人解釋自己不死的原因,言明「死有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至於以死相諫,又或是選擇與自己政治理想一同殉葬的古人,往往得到後人稱讚或認同。
 

新世代的真假「家庭」

16/03/2012

現代家庭的組成十分複雜且多樣化。除透過婚姻締結及血緣關係而成為家人,還有單親的、再婚的、「包二奶養小三」的、同居的,甚至是同性密友互相照顧等另類家庭,難怪連半官方機構在定義「家庭」一詞時,也顯得難以著墨。

「共同父母責任模式」與「共同管養令」有分別嗎?

傅丹梅    |    明光社助理總幹事
16/03/2012

政府正就香港法律改革委員會(簡稱法改會)以立法形式推行「共同父母責任模式」,以取代現行家事法下的管養及探視安排的建議展開公眾諮詢。原則上,明光社非常認同「共同父母責任模式」的概念,因能肯定父母雙方對子女成長的責任不會因為離婚而終結,好處在於促進父母在離異後仍繼續積極參與有關子女教養的事宜,符合兒童的最佳利益。

與離婚信徒同行

吳庭亮博士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研究主任) | 資料搜集︰傅丹梅 (明光社助理總幹事)
16/03/2012

政府近日推出「共同父母責任模式」諮詢文件,再一次讓教會反思應如何牧養離婚後的家庭。按聖經的教導,教會是不贊成離婚的,因為上帝對婚姻和家庭有其美意和祝福。但當有弟兄姊妹或未信主的親友出現離婚的情況,教會各部事工,特別是婦女和兒童事工部,卻有須要預備信徒,並按聖經的教導關顧這些家庭,讓當事人明白上帝的救恩,協助他們和其子女面對困難和衝擊。
 

逍遙法外的免費報章網上版及QR碼

傅丹梅    |    明光社助理總幹事
16/03/2012

2月14日情人節當天,我代表明光社出席立法會教育事務委員會和資訊科技及廣播事務委員會聯席會議,就「傳媒辨識教育及含不雅內容的免費報章」表達意見,絕大部份出席者對免費報章的色情資訊皆強烈不滿。

纏擾法須平衡採訪和集會自由

歐陽家和    |    明光社項目主任(流行文化)
16/03/2012

特首候選人唐英年在選舉提名前被揭發其住宅涉及僭建,電視台、報館即出動大型吊臂車(俗稱吊雞),把記者吊到兩三層樓高,然後從高位拍攝和採訪現場實況。

瓦解人倫的「多元家庭」

資料搜集:尹淦揚、姚慧兒    |    (明光社學生義工)  | 整理:張勇傑 ( 明光社項目主任(性教育)) | 吳慧華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 研究員)
16/03/2012

多元家庭觀念是近年全世界的熱門話題,台灣最近也為此而鬧得熱哄哄,並為「家庭」重新再定義。在這種文化洪流下,亙古以來由男女婚姻所衍生的家庭人倫關係將徹底被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