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自由
期望邁向真正的復常
終於不用強制戴口罩和強制檢測、可以全面通關、撤銷了限聚令和隔離令,香港終於趕上全世界的尾班車復常了,這是值得高興的事,相信大家不會忘記過去三年前所未有的經歷,雖然慘痛情況不及抗日戰爭的三年零八個月,但許多我們十分重視的人和人之間的交往、飯局、探訪、聚會和旅遊等等都一度完全停頓,對一些學童、長者和病人造成的影響十分深遠,在復常之後大家不可以掉以輕心,正如一個病人康復之後的身體狀況不一定會和患病前完全一樣,要做很多的調理,固本培元。
例如一些幼稚園、初小和初中的同學,過去三年不少基本的學習和適應都因為沒有機會和老師及同學面對面相處而錯過了,家長和老師都需要加倍留心,在復常之後要觀察他們有哪些地方不足,明光社出版了一本名為《為疫下學童的社交補補課》的小冊子,歡迎家長和學校索取或者上我們的網頁詳細看一下。因為是否復常不能只靠在政策和措施上的表面改變便可以達到,更重要的是我們要看到不同群體內裡的需要。
私隱條例
第四權
公眾教育更重要
倒退
新聞自由
被遺忘權與不能遺忘的知情權
27/05/2022
互聯網原是一個讓公眾自由分享、上下載及瀏覽資料的開放空間,因著其公開性,網民上載的內容可能牽涉他人的事,或與公眾利益相關的資料,網絡媒體亦會把報道文章、短片等上載。可以說,那是網絡上的言論自由、新聞自由,當中的資料不應隨意被禁止上載及刪除。
新聞自由是最重要的安全保障
「真理愈辯愈明」、「公道自在人心」,這兩句說話和「知己知彼、百戰百勝」一樣,其實都是廢話,若我們仍然以為做了某一些事,一定會出現某些結果,那我們若不是太天真,就是對這個世界了解得太少。傳道書九章11節提醒我們:「我又轉念:見日光之下,快跑的未必能贏;力戰的未必得勝;智慧的未必得糧食;明哲的未必得資財;靈巧的未必得喜悅。所臨到眾人的是在乎當時的機會。」很多事情都是不能簡單地只看表面就可以知道或者準確地預測到結果的。
真正的辯論最重要的是讓不同觀點可以公開和公平地表達,而不會有任何人身安全的威脅,幫助大家排除明顯地弄虛作假的資訊,讓大家有權利和勇氣去提出合理的懷疑,避免大家因為無知而墮入了陷阱,被人欺騙和誤導。但這個世界必然會有一些強辭奪理、自以為是和執迷不悟的人,更不幸的是當中不少可能是有權有勢和有學識的人,為了金錢和權力而選擇性地失明和失聰,大家不要奢望可以透過辯論說服他們,但正因如此,我們更需要一個讓大家可以更公開和安心地發表不同意見的社會環境,一個文明和尊重人權的制度,而當中最重要的元素就是新聞和言論自由。惟有在新聞自由的保障下、才可以避免有權力的官員犯上嚴重的錯誤而所有人無法發出警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