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生命倫理 正視社會歪風
文章

主要索引標籤

馬會教青少年「睹」馬!

歐陽家和    |    明光社項目主任(流行文化)
18/09/2011

在暑假期間,雖然波馬均暫停,但馬會的宣傳攻勢一點也沒有停,從宣佈投注額上升,到「借頭借路」要求香港球隊與外地隊伍進行的友誼賽成為開賭賽事,繼而再要求加入更多可投注的境外球賽,都見到馬會沒有放軟手腳。但更加令人關注的,是馬會透過一系列軟性宣傳,包括網上遊戲,甚至是親子活動等,全方位美化賭博活動,意圖催谷下季的投注額。
 

知行合一話社關    

蔡志森    |    明光社總幹事
18/09/2011

斯托得牧師(John Stott)於7月安息主懷,他是1974年《洛桑信約》的主要起草人;而《洛桑信約》最重要的影響,是確立傳福音和社會關懷同樣重要。可惜,香港不少教會雖然知道社會關懷的重要,但在實踐上仍然是心有餘而力不足,明光社過去十多年致力的就是推動及協助教會實踐社關。

狗仔隊在看著你?-「狗出沒注意」研討會

郭卓靈    |    明光社項目主任(傳媒監察及行動)
18/09/2011

每次見到藝人或知名人士被偷拍的報道時,未知會否令大家想起奧威爾(George Orwell)在《1984》中所提及「老大哥在看著你」的社會:人民都身處一個可見可感,常被人監視的社會?其實「狗仔隊」之名是沿自50年代本港CID負責跟蹤查案的「小狗隊」,惟近年這種手法卻被套用在傳媒身上,形成偷拍偷窺文化,甚至有市民加入模仿。
 

沒有拗直,只有扭曲

蔡志森    |    明光社總幹事
18/09/2011

近年一些同運團體喜歡攻擊一些協助想改變的同性戀者的機構,並指控他們提供所謂「拗直治療」,其實有關團體只是協助一些對自己性傾向有疑惑的人,為他們提供全人的關懷,而他們一向的態度都是尊重求助者的意願,不會強逼任何人改變自己的性傾向。真相其實不是有人要拗直,而是有人故意扭曲。

唔講你知 你會否心思思?

奇蓮鼓積    |    電影小組組員
18/09/2011

夏天,自然會想起陽光與海灘,本想藉著欣賞一套充滿笑料的法國度假式電影《謊心愛漫遊》(Little White Lies)來讓自己輕鬆一下,但原來惹笑的場景是帶我們探討一個沉重的話題:在看來深厚的友情間,常隱藏一些不能讓對方知道的小秘密,教人好好反思自己是如何對待身邊的好友!

一個同性戀者的自白

18/09/2011

我叫阿Gin(化名),是一名青少年工作者,信主逾10年,一向熱心事奉,更是教會的領導階層,但我想告訴你,我是一名同性戀者。
 
打從高小開始,我便發現自己對女性有feel,遇上喜歡的類型便會「眼定定」,繼而腦海無盡幻想……拖手、咀咀。我曾經努力尋找自己愛上同性的緣由:父親太嚴厲?受男同學排斥?爭取家人朋友認同?或是……但始終找不到終極的答案。

性教育:一場思辨之旅

招雋寧    |    明光社項目主任(青年事工)
15/09/2011

批判自由主義的著作《正義:一場思辨之旅》早前風靡香港,作者是年輕成名的哲學家邁可.桑德爾(Michael Sandel)。桑德爾在書中提出一個觀點:人與人之間的自主共識(consensus)不能決定行為的正當性(Legitimacy)。其中以德國案例說明:甲方登廣告徵求自願被吃者,而乙方則自願被甲方先殺後吃。

遏止政治暴力

朱景玄校長    |    新界校長會會長
15/09/2011

當老師和同學們還在享受八月份的愉快假期時,社會上的不同層面卻在靜靜地起革命,對部分政府官員來說,更是挺不好過的。

911與傳媒

蔡志森    |    明光社總幹事
08/09/2011

911轉眼10年,對於飛機直插世貿中心的畫面相信不少人記憶猶新,傳媒的影響和震撼力可想而知。正因如此,人人皆想利用傳媒,無論是政府、政客、大財團、小市民、壓力團體、甚至恐怖份子。

姑息可以養「暴」

蔡志森    |    明光社總幹事
02/09/2011

由於舊的菲傭七月中回國結婚,新的又要八月底才到,於是要斷斷續續請假,過了個多月的「菲人」生活,終於因為三個寶貝開學而「重新造人」!在緊密地參與安排三個小朋友的暑期活動和起居作息,深深體會到他們不斷在爭取更大的空間和自主權,測試父母的底線,例如看電視、玩電腦和遊戲機的時間愈長愈好,而做暑期作業,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