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生命倫理 正視社會歪風
文章

主要索引標籤

基督徒選委應有好見證

蔡志森    |    明光社總幹事
05/10/2011

下任特首選舉仍是一場中央欽點的小圈子遊戲,若果被中央委以重任的是可以信賴的有能之士,市民大眾或許仍可勉強「收貨」。不幸的是盛傳已獲欽點的人完全缺乏現代政治領袖應有的基本條件,既不善辭令;又缺乏喚起群眾支持的領袖魅力;亦沒有甚麼管治理念;更無令人印象深刻的政績。

色情報紙 豈止一份!

張勇傑    |    明光社項目主任(性教育)
29/09/2011

壹傳媒在9月中推出免費報紙《爽報》,影視及娛樂事務管理處在短短一星期已接獲超過100宗有關《爽報》內容不雅、淫褻、暴力及鼓吹賭博的投訴。9月20日《爽報》的一篇色情小說更被淫褻物品審裁處暫定為第II類不雅物品,根據法律,向18歲以下青少年發布不雅物品,首次被定罪,可被罰款港幣40萬元及監禁12個月。

悼念一位寂寞的知識分子——陳毓祥

蔡志森    |    明光社總幹事
28/09/2011

毓祥兄,15年了!看到報章才記起與你一起到釣魚台竟

免費色情報,不爽

歐陽家和    |    明光社項目主任(流行文化)
22/09/2011

報章中灑鹽花,其實不是今日的事,早至祖父輩的年代,色情圖畫,故事散落在報章的副刊中間,是舊聞。那麼為何本周所推的免費報《爽報》,卻遭窮追猛打?香港的免費報,運作形式有好幾種,有部分是同一報業集團,稿件互通,又有用最少成本,炒稿(改寫新聞稿、各大報章的即時新聞和電台、電視的報道)、駁料(向其他報館的記者查詢)而集大成的,亦有以評論、專訪為主。惟近日出版的《爽報》,真的專賣一個「爽」字。

捍衛新聞自由 必須編採自主

蔡志森    |    明光社總幹事
21/09/2011

最近有幾件事都令大家十分關注香港的新聞自由會否受到影響,包括警方如臨大敵地阻礙示威者表達意見和傳媒的採訪;政府更多以官媒發放消息代替容許記者現場採訪;亞洲電視懷疑有高層向新聞部施壓,令未經證實的前國家領導人死訊出街,以及在財經新聞節目內出現疑似廣告的有償新聞。

慈善法應較正焦點

蔡志森    |    明光社總幹事
21/09/2011

鑑於近年社會人士關注愈來愈多團體在街頭和公開籌款的手法、善款的真正用途,以及出現一些涉及慈善團體的醜聞,於是法律改革委員會較早前發表了諮詢文件,建議加強監管。

由《慈善組織》諮詢文件說起……

陳永浩博士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研究主任
18/09/2011

近年有不少關於慈善組織不當運用善款的新聞,而一些慈善團體當街攔截途人並採用近乎推銷的籌款方式,同樣引起社會的關注和反響。有見及此,法律改革委員會轄下的慈善組織小組於今年6月發表諮詢文件,就如何更有效監管慈善組織諮詢市民意見。

自殺原因豈可捏造

郭卓靈    |    明光社項目主任(傳媒監察及行動)
18/09/2011

記者的職責是尋求真相,並將事件如實報道。而對於報道自殺個案,因著背後可能有很多複雜的原因,媒體更須加倍小心,以免對當事人的親友造成更深的傷害,並對公眾造成不必要的影響或情緒煽動,甚至引起模仿自殺行為。
 

從探索到了解

盧翠婷|吳秀紋    |    明光社實習生 香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學生|明光社項目主任(性教育)
18/09/2011

性傾向是在11至14歲期間開始形成,直到14至20歲之間,其性傾向仍是浮動的,可以受環境影響而改變。或許,有些少年人都曾經懷疑過自己是否同性戀,包括以下這位被訪者。為保障其私隱,我們暫且以化名Yvonne來稱呼她,透過Yvonne的分享,我們可能對「真」「假」同性戀有多點認識。

美國公正教育法案

張勇傑    |    明光社項目主任(性教育)
18/09/2011

美國加州參議院於2011年4月14日通過「公正教育法案」(Fair Education Act),要求學校從幼兒園至12年班的課本及教材正面宣揚對加州及美國有貢獻的同性戀者、雙性戀者和變性者,並以他們作為「模範」。該法案於7月6日獲眾議院通過,並在州長簽署後正式成為加州法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