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生命倫理 正視社會歪風
賭波

賭波合法化自2003年開始,馬會最初聲稱只為四大歐洲賽事開簡單彩池,但到了今時今日,已經發展為24小時不眠不休的大賭場。明光社每年世界盃前後也會舉辦相關活動,研究賭波對青少年的影響,提倡睇波、踢波不賭波的無賭欣賞足球賽事的文化。

世界盃與外圍賭博

21/05/2018

世界盃,以往在香港被視為是四年一度的盛事,但自從2003年賭波合法化之後,便令世界盃添上了賭博的色彩。馬會合法開賭,令社會將足球活動與賭博掛鈎。馬會宣稱賭波合法化是有節制的博彩,打擊非法賭博活動更是有關論述的重中之重。

 

警方真的「有能力」打擊外圍賭博?

12/09/2016

政府新聞公報稱警方「有決心及有能力打擊非法外圍賭博活動」,於歐國盃舉行期間,進行代號「戈壁」及「風盾」的大型反非法外圍賭博行動,共拘捕103人,並檢獲約5億8,600萬元的投注記錄及超過300萬元的現金。[1]

歐國盃是令賭風熾熱的元兇嗎?

23/06/2016

歐國盃是於四年一度世界盃中間舉行的足球盛事,吸引大量巿民,或者平時鮮有欣賞球賽的朋友投入足球賽事之中。自2003年賭波合法化後,香港不少球迷在觀看賽事時「順理成章」都一起「玩幾手」,而估計即將舉行的決賽周更會把足球博彩白熱化。有學者認為,只要不沉迷,賭波作為一種消閒的活動,不過分花錢,不是一件壞事,未嘗不可。

一般社交賭博,輸贏也當作遊戲,不過,馬會開盤,不見得會設下賭博上限,對賭徒,特別是病態賭徒來說,沒有上限,就是一個非常大的無底陷阱。

世界盃再掀賭風 馬會網上頻開莊 賭徒走地輸清光

10/09/2014

2014年世界盃是體現了「賭波網絡化」的一次世界賭壇盛事,一方面馬會加強了其手機程式的功能,另一方面加上免費電視台免費播放的賽事比上屆增多,間接亦助長了賭風。警方表示今屆世界盃期間打擊了近百個非法外圍賭波場所,估計投注額高達7.5億港元,是上屆世界盃的一倍,[1] 由此估計馬會的投注額明顯有數以倍計的增長。

這是大數據時代

10/09/2014

本屆世界盃曲終人散,四年前最能預測球賽結果的八爪魚,在今屆世界盃中被「大數據」取代。

所謂大數據,就是各搜尋網站,透過分析不同球隊在網上的資料,然後判斷兩隊對賽的結果。事實上,微軟和谷歌幾乎「貼」中所有對賽的結果,準確度高得令人咋舌。

世界盃易成初嘗賭博的機會

17/07/2014

自從2003年賭波合法化後,四年一度的世界盃便成了「反賭盛事」,不少戒賭機構都煞有介事般,早在世界盃開賽前數個月便兵分幾路,商議反賭波宣傳策略。然而,我們看見社會對世界盃的賭波活動已經見慣不怪。同時,更令人擔心的是整個賭博風氣的轉向。

世界盃激起強大賭風

04/07/2014

世界盃決賽周開始至今已有至少四人因為賭波而輕生,而警方在世界盃期間檢獲的非法外圍,投注額早已過億,前線戒賭機構亦紛紛收到大量求助個案。以往數屆世界盃都有不少人參與賭博,為何今年賭風來得特別猛、特別熱?當中有以下數個原因:

馬會開賭 擊退外圍?

19/09/2013

早前,馬會等待政府續發足球博彩牌照,政府堅稱開賭有助擊退外圍。而且,馬會更稱賭業已全球化,就外圍而言,單單在足球博彩方面,一年開賭的場數約五至六萬場,而現在香港一年才提供八千至九千場,可見香港經已是十分有節制。政府聲稱在滿足需求的同時,盡力控制外圍的影響,鼓勵負責任博彩。
 
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助理教授鍾劍華博士在一個由戒賭機構舉辦的研討會中表示,賭博不是必須要滿足的慾望。他認為2003年將賭博去道德化,體育版自此有了波經,而馬會亦不斷透過廣告宣傳賭波,事實上已令民間的賭風變得熾熱。
 

香港賭風蔓延時……

13/05/2013

香港自1841年開埠以來,賭博的風氣從沒間斷。由街頭巷尾的賭檔、字花檔、排九檔、香港賽馬會的成立至雀聲處處聞的麻雀館,香港人經歷百多年賭博的洗禮。漸漸地,賭博已完全滲入港人的生活裡。所謂「馬照跑、波照賭、雀照打、海照過」,賭博與你息息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