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生命倫理 正視社會歪風

文字版 (燭光網絡 105期)

「被遺忘權」的爭議

燭光網絡 105期 (p.22)
17/11/2015

「被遺忘權」(Right to be forgotten)是指人們有權申請刪除有關自己於互聯網上的負面、過時、多餘的個人身份資訊連結。早於2006年,歐洲已開始討論及推行這種權利。


基於去年歐盟對谷歌的裁決,[i] 民眾有權要求向谷歌申請移除個人認為 「不完整、不相關或不再相關或無需要的」搜尋連結。然而,資料並非被移除,只是在某些地區(即google.co.uk 或 google.fr)不會被搜尋出來。


法例的原意是為尊重和保障個人私隱,並且就一些個人事件或網絡欺凌等資訊,讓當時人可以不再被搜尋得到,從而忘記過去,重新生活。


持守一生一世的婚姻

燭光網絡 105期 (p.22)
17/11/2015

日本富士電視台本年播出了一套名叫「約會~戀愛究竟是甚麼呢~」的電視劇,劇集描述男女主角二人不相信愛情,也不懂得戀愛,但卻希望進入婚姻,所以雙方共同商討婚姻契約書,仔細規劃婚後家庭生活的分工,由每週的煮食安排,及至何時發生性行為也一一詳列出來。故事最後當然是雙方經過相處,不自覺地愛上了對方的美好大結局。 

此劇集是一套愛情片,但卻一反常態不以溫馨浪漫的情節作主題,而以男女主角排除愛情並以結婚為目的的約會相處中,道出婚姻中愛的重要。愛情不止是喜歡的感覺,情侶不會永遠感到溫馨浪漫的,身體也不會無時無刻製造「多巴胺」讓人感到愉悅。結婚生活也會遇到爭吵、不和、冷戰的時間,但因著愛,才會對對方有期望和失望;同樣因著愛,才會接納包容對方的缺點。 

沒有亞視 賭博資訊仍遍地開花

燭光網絡 105期 (p.23)
17/11/2015

隨著亞視的免費電視牌照將於明年完結,馬會在今年新的馬季已將賽馬、六合彩等節目交由無綫的J2台播放。表面上只是從一台轉換至另一台,馬會沒有特別優勢,她們甚至辯稱J2台始終是數碼廣播台,覆蓋率不如亞視般多,因為一些仍然用傳統電視的家庭,收不到有關廣播訊號。

不過,馬會同時卻大力加強在不同媒體滲透,現時除了J2台,有線電視、nowTV,商業電台、DBC數碼電台、馬會手機應用程式等等均會直播馬會的賽馬賽事。另外,馬會現在又將原本只在半夜播放的晨操片段,改放在網上任人觀看。馬會雖然強調「未滿十八歲人士不得投注或進入可投注的地方」,但在網上就真的除了下注區,所有賭馬的資訊均像公開資訊一樣,任何人都可以瀏覽。

離開畫地為牢的身份政治

燭光網絡 105期 (p.23)
17/11/2015

去殖民化,去中國化等議題,近日突然成為新聞討論焦點,不論是從龍獅旗談港獨,抑或政府計劃拆除部份帶有殖民時代色彩的郵筒標記,身份認同,不論從政治上,或者文化上,也是香港一個很重要,而且必須處理的問題。

處理身份問題,其實就是在答「我是誰」這個問題。我們是香港人?中國人?中國香港人?還是香港中國人,又或是其他?這是最典型的政治身份的問題。處理這個問題,其實就是在處理國民身份認同的事,所以又會產生甚麼愛國愛黨的討論,然後大家會問甚麼是愛國,甚麼是愛黨等等。

所謂文化身份,指的是特定一個群族的身份,例如同性戀者就會以自己是同性戀為榮為傲,他們就抱持這種文化身份,以特別角度發聲,爭取權益,此為身份政治。另外,不同的口音或方言也是一種文化身份的認同,所以普教中就會被形容為一種文化的殖民,意識的侵佔。

愛的承傳

燭光網絡 105期 (p.24)
17/11/2015

香港這大都會的前身只是小漁村,亦曾有農業發展,因著經濟發展,這小漁村於數十年間演變成為世界知名的商業城市。對於過去的文化,年少的新一代未必知道;如要體會這些文化,就更加困難了。為此,明光社舉行了愛的承傳--小腳印尋根之體驗親子活動,讓家庭一起去嘗試及經歷香港上一代人的不同生活,感受香港傳統文化,承傳尊重、包容、關愛、堅韌及團結等特質。

 

與孩子在遊戲中學習性教育

燭光網絡 105期 (p.26)
17/11/2015

小朋友的腦袋充滿各種對性的疑問,每當向父母發問時,常常會令父母面有難色。為此,明光社在本年暑假一連兩個週末(8月22及29日)舉辦了兩堂親子性教育工作坊,讓父母與子女一同透過遊戲學習性知識,建立正確的性觀念,與此同時亦能增進親子間的關係。

小朋友最常見的性疑問就是:我從哪裡來?今時今日家長已不能再以「石頭爆出來」、「街上執回來」甚或「長大後自然會知道」等答案來迴避子女的好奇心,但要正面地作出解釋又會感到難以啟齒。此外,兒童自我保護的意識不足,身體界線模糊,有機會成為性侵犯的受害人也懵然不知。而且,他們亦要學習男女間親密界線,提防因友好的關係而作出越軌的行為。因此,我們將親子性教育工作坊的主題定為「我從哪裡來」及「學習身體界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