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生命倫理 正視社會歪風

文字版 (燭光網絡 35期)

暴力不是校園的專利色情卻是媒介的暴利

燭光網絡 35期 (p.1)
15/03/2004

「校園暴力」雄據在傳媒關注事件榜上幾近一個月,是即食麵新聞報導文化下的一個異數,但與過往眾多的事件一樣,傳媒的關注仍停留在一些表面的現象,沒有興趣深入探討青少年暴力文化的成因,更沒有興趣剖析傳媒暴力文化與校園暴力事件之間的關係。

色情和暴力是傳媒中兩個最有「市場價值」的元素,當傳媒大力鞭撻學校未能好好教導學生,遇到問題又只顧校譽而沒有公開事件的時候,我們不禁要問,政府、社會各界和媒介是怎樣處理暴力問題的呢?例如:

傳媒教育和校園暴力

燭光網絡 35期 (p.2)
15/03/2004

朋友告訴我,一班感情要好的中五同學,打算在離校前搞點新意思,大夥合作拍一齣短片,題材是「校園暴力」,拍攝手法是運用大量手搖鏡頭,場景是課室,道具是桌椅,主角當然就是被欺凌的小個子同學……

我聽了只覺得好笑,前線教育工作者卻只怕笑不出——觀眾是誰?攪不好把開玩笑的作品弄了上網,一傳十,十傳百,讓無風不起浪的「傳媒」知道了,豈不糟糕?到時候,假作真時真亦假,消息流傳開去,誰管你真假?澄清也不管用,校譽還其次,單是應付門前的記者也煩死吧。

本來抱著嬉戰一場的同學聽了,或者會不甘心,他們說:「我們不過是創作!你們不是老想我們多點獨立批判思維嗎?不是老叫我們發揮創意麼?現在可好,我們乾脆拍一齣呼喚世人思考『暴力』性質的短片,又怕這怕那!」

由鐵達尼號看僵化的影視條例

燭光網絡 35期 (p.5)
15/03/2004

無線電視翡翠台播放電影鐵達尼號,當中包括男主角替女主角人體寫生時的露點鏡頭,之後有人向影視處投訴,引起不少議論,個人認為事件反映了現時有關條例的僵化及部份關注色情資訊的市民將焦點錯置。

影視處雖然沒有明文規定,但一直以來她們處理報刊雜誌的投訴時,若有露點則多列為第二類(即只准18歲以上人士觀看),若沒有露點,則無論是專門教人嫖妓的指南,甚或是色情電影和網頁的推介,均列為第一類(即適合任何年齡人士觀看)。而電視台在播放電影時,主要關注的是該電影鏡頭有沒有露點,但對性愛行為和意識形態方面的處理則十分寬鬆,於是露點鏡頭一見即剪,但那些非常低俗,以吹噓如何氹女人上床為主;對白中不停出現三級笑話;甚或渲染性虐待和仔細描述強姦行為的三級電影,只要剪去裸露鏡頭便可在電視(包括收費電視的免費電影頻道)播放,這是極不恰當的。一部電影應否在電視播放,不應單純考慮有沒有露點,一些極為意淫,鼓吹濫交甚至性變態的內容,就算沒有露點亦不應在電視播放。

反觀鐵達尼號,由於該鏡頭沒有刻意賣弄色情(色情一般指特意設計來挑動情慾的性愛描寫),在播出前有警告字眼,播出時間已到了晚上十時許,並考慮到刪剪了有關鏡頭可能構成對劇情的影響,個人認為是可以接受的。

司法執法漏洞多 三級影碟隨處播

燭光網絡 35期 (p.6)
15/03/2004

2000年6月提出的《淫褻及不雅物品管制條例》修訂諮詢文件,在石沉大海差不多四年後壽終正寢!工商及科技局局長曾俊華於今年1月26日向立法會表示,政府將不會就修改此法例作跟進,理由是所收回的意見有分歧,此舉令一直以來關注此事的多個教育、社工、家長及宗教團體十分遺憾,亦覺政府並無誠意及積極正視不雅物品氾濫的問題。
 

3G喜與憂—業界人士專訪

燭光網絡 35期 (p.8)
15/03/2004

自本港首家第三代流動電話服務(簡稱3G)供應商於年初投入服務後,憑著強大的傳輸能力及多樣化的服務,3G電話已成為電訊業界中炙手可熱的新產品。當視像電話,拍照錄影,上網電郵,電影新聞,甚至色情資訊都可自由下載,3G產品會不會是另一個「色情暴力」兼而有之的失控世界?

今期《燭光網絡》,我們特別專訪一位電訊業界人士(由於不方便透露姓名,故只稱他為K先生),了解3G帶來的喜與憂。

K先生任職於本港一間手提電話網絡商,擔任產品開發的工作。香港是繼日本和南韓後,亞洲第三個推出3G服務的地方。雖然政府在2001年10月,總共發出四個牌照專營權,但直至現時仍只有一間網絡供應商開始運作,加上月費,手機費用都比現時各大手電網絡商昂貴,所以現時仍未十分普及。

但K先生指出,以香港人追潮流,喜歡接受新事物的特點,3G的市場潛力是十分大的。以本港現時最通行的第二代(泛指GSM及PCS電話,能上網的稱為2.5G,配備彩色屏幕的稱為2.75G)手提電話來說,很多用家已習慣使用短訊(SMS)、拍攝、上流動網站(WAP)、下載遊戲及鈴聲等功能。3G電話與2G電話比較,網絡更快更強大,若日後供應商加上減價價惠,必然更受用家歡迎。

科技熱賣世紀

燭光網絡 35期 (p.10)
15/03/2004

第三代流動電話(3G)來勢洶洶,據說開售第一天,很多青年情侶也躍躍欲試,體會透過電話看見對方,看見愛侶在遙遠的那邊所看見的世界,彷彿兩人之間建立了一條連接牛郎織女的鵲橋,兩顆心便因此拉近。
 
電子產品的熱賣不止於流動電話。MP3播放機取代了Walkman、Discman、MD機,成為送禮自用的最受歡迎佳品;不同級別的數碼相機,分別攻陷各消費階層的市場,令傳統相機和攝影底片銷量大減,底片生產商更傳來全球裁員的消息。
 
世界彷彿變了。但這個改變真的發生了嗎?還是這只是廣告推廣、傳媒炒作下的假象?到底擺在面前的是光明的未來,還是黑夜的降臨?歷史曾教導過我們一些甚麼嗎?

性開放風潮下香港家庭面對的困境及出路研討會

燭光網絡 35期 (p.12)
15/03/2004

十多位維護家庭聯盟的發起人,在聯盟主席陳黔開牧師帶領下,在台上發出以下呼籲:「我們呼籲社會各界人士、傳媒、社會服務機構、教育團體及教會,積極維護及宣揚健全婚姻及家庭之價值信仰,更多關懷社會上需要幫助的家庭,推動健康的家庭教育。我們呼籲已婚人士及家長,以身作則,維護及尊重婚姻的盟約,在家庭中以愛相繫,承傳家庭文化的價值。使下一代能在健全的家庭環境中成長。身為子女的,珍惜家庭,愛護家人,重視婚姻/家庭的價值。我們呼籲政策的制定者,於政策制定時著重維護婚姻/家庭之價值理念,並認真考慮政策對婚姻/家庭及下一代所造成的影響。」這是維護家庭聯盟於今年2月8日舉辦的「維護家庭──性開放風潮下香港家庭面對的困境及出路」研討會中的壓軸環節,當日雖然天陰雨濕,但仍吸引了約三百卅位朋友前來參與,擠滿了九龍循道中學的禮堂。

爸、媽,這是你們教我的!

燭光網絡 35期 (p.14)
15/03/2004

家庭是個人成長的根,一個孩子在裡面所獲得的,不止是衣食住行,更從父母身上理解待人接物的道理。一個關係和諧,彼此尊重的家庭,能讓孩子知道甚麼是自尊、愛護與珍惜。相反,在一個關係破裂,夫妻間互不信任的家庭裡,孩子除了有個不愉快的童年,更可能影響到他們日後在婚姻、性、愛等方面的態度,導致問題叢生,禍患一代一代的循環延續下去。
 
筆者最近有機會到中學帶領性教育工作坊,發現了一些有趣的現象,也令我更了解現今青少年的想法。首先,我進行了一個有關婚姻的小型調查,問了三條問題,結果發現:一,大部分同學(接近四分三人)贊成同居,認為同居是一個可行的選擇,令雙方更有保障。另外,在第二條問題裡,發現有近半數同學認為,婚姻是一種不必要的束縛及責任。最後第三條問題,得出了一個矛盾的答案,幾乎所有同學都表示,若可以的話,希望有一段長長久久,永不分離的婚姻關係。
 
既贊成同居是個好的選擇,又認為結婚是不必要的束縛,但心底卻渴望有一生一世的婚姻,我心裡不禁納罕,這當中究竟反映了甚麼?他們真的明白同居、結婚是甚麼一回事嗎?
 

救救『荷包』大行動 拒絕廣告商攔途截劫

燭光網絡 35期 (p.17)
15/03/2004

「病態消費」、「病態減肥」及「病態賭博」已成為香港人另一個特徵。各式各樣的消費廣告,加上信用卡公司鼓勵大家密密簽及送多多優惠,已導致很多青少年未曾擁有資產便已破產。根據明愛2001年一項調查顯示,青少年認為理想父母的首要條件是「多給零用錢」,零用錢多少更成為好父母的指標。生活在香港這個大都會,各種傳播媒介中的廣告不斷為我們製造需要,「我消費故我在」已成為當代人生活的座右銘,著重個人從不斷消費中獲得滿足感,強調即時滿足的重要性,使人越來越難滿足,從各種電器產品的壽命越來越短可見一斑。表面及短暫的需要被滿足,但真正深層的渴望仍未被滿足,以致再多的物質享受,亦不能滿足現代人心靈的空虛,從香港每年有超過1000人自殺可見一斑。
 
廣告的目的及功能

靠着主打那美好的仗

燭光網絡 35期 (p.21)
15/03/2004

我在去年526日加入香港性文化學會工作,隨著學會的發展,工作時間續步增加,至本年2月轉全時間幹事。心裡盡是感恩!這大半年的工作,讓我看到不少有生命見證的基督徒拼死為主作工,尤其學會主席及執委們的俠骨柔腸、裏外合一的事奉心態更令人敬服。
 
學會自2002年底借用明光社作辦公室及聚會地點至今已一年多了,執行委員們領受了異象,不辭勞苦地努力耕耘,每次研習組聚會都是熱熱鬧鬧的渡過,領會者準備十足,與會者又認真參與,甚有做學問的氣氛。此外,一些研習組組員更成為主日學講員;在顧問及同路人的支持下,學會現已接受數十間教會及團體的邀請,主領工作坊、主日學、專題講座,也在不同報章撰稿回應有關的性課題,亦協助《愛與慾》及《重尋真性》二書之編輯及撰稿。
 
在參與學會工作的這一段日子,學會主辦及協辦了不同的聚會,如『同志運動對基督教挑戰課程』、(『重尋真性研討會』及『回應來勢洶洶的同志運動』)等。今年又與「從心會社」合辦『進入婚姻的豐盛』課程,亦全力支持維護家庭聯盟的工作。五月份更將遠赴台灣與當地機構合辦工作坊及研討會,主題是『重尋真「性」──性解放洪流中基督徒的堅持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