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生命倫理 正視社會歪風

文字版 (生命倫理雙月刊 16期)

「生有時?死有時?」

生命倫理雙月刊 16期 (p.1)
25/07/2012

研究中心在6月15日舉行了一年一度的研討會,今年的主題是「生有時?死有時?」,共有154人參與,除鄭順佳博士和葉敬德博士擔任主題講員,分別從神學和牧養角度探討生與死的倫理問題外,還有3個工作坊,讓與會者認識和關注自殺、墮胎和人工受孕等具體問題。研究中心也發表了今年的調查報告,分析基督徒對墮胎和自殺的態度。研討會的詳盡內容將會在9月出版的文集發表,今期生命倫理(底頁)則有研討會中的花絮。
 
在5月的職場倫理對談中,黃讚雄先生與大家一起探討上司與下屬之間的相處之道。他認為,我們作為基督徒,要透過卓越和盡責的工作表現,為主作見證,成為機構/公司的祝福。機構/公司內的人際關係是重要的一環,是不容忽視的。要認真地在日常生活中實踐信仰,在上司、下屬和同事間作美好的見證,殊不容易,這也是作主門徒要經歷的挑戰,如黃讚雄弟兄所言,是「我們要背負的十字架」。
 

基督徒與上司及下屬關係的藝術

生命倫理雙月刊 16期 (p.2)
19/07/2012

若上司堅持要你做出違背個人價值原則或專業操守的行為,你會如何處理?
面對上司的壓力,同事又暗罵你搞搞震,你會如何面對?
在工作中難免會遇到跟信仰、價值原則或專業操守相違背的時候,我們總不能永遠置身事外,更不能每次都一走了之,你會如何處理?為甚麼?

「生有時?死有時?生死的神學、倫理與牧養研討會」花絮

生命倫理雙月刊 16期 (p.4)
19/07/2012

與以往相比,本年度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的研討會更著重與會人士和主講嘉賓之間的互動交流,安排了更多時間讓與會者發問。本文嘗試選取當日主題演講的一些內容,與讀者分享。
 
鄭順佳博士被問及假若有四人在雪山中被困,其中一位基督徒為了作好見證,在絕境下自願犧牲自己讓其他三位非基督徒吃他的肉來維持生命,這樣的做法是否合適?鄭博士回應說在這樣的情況下,他怎樣選擇是主要基於他從神領受了甚麼,在道德上並不存在絕對的對與錯。基本上,任何一個的道德審判都需要考慮到行動、行動者、以及處境三方面的互動。
 
吳庭亮博士在發佈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的《基督徒對墮胎及自殺的態度調查》結果時指出,受訪基督徒普遍認為在墮胎前需要有最少七日的冷靜期和相關的輔導。他亦指出問卷中問及教會在反對已懷孕姊妹墮胎後,基督徒是否需要承擔該胎兒出生後的養育責任一項,結果是認為需要或不需要的意見各佔一半。與會者當中,有一位姊妹分享她教會曾鼓勵一對年青會友把胎兒生下來,並透過弟兄姊妹的關心及經濟支援這對信徒。這間教會不單幫助了這一對年青人,也感動了很多他們身邊的家人朋友信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