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 2021週年研討會「去留.安身.立命」
新聞稿.請即發佈
香港基督徒移民意願與生活狀況研究
留港或移民信徒皆期望教會加強靈命培育、公開討論移民問題A:研究簡報
【2021年8月27日】明光社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委託香港樹仁大學商業、經濟及公共政策研究中心,進行一項名為「香港基督徒移民意願與生活狀況研究」。是次研究同時採用量化與質性的方法。
量化研究的分析數據來自網上問卷形式,於2021年3月至6月進行,當中有效問卷 956份。參與者當中,以成年和中年人士佔比重最高(26-45歲:29.9%;46-65歲62.9%),其中教育程度亦高(大學程度:33.6%;碩士或以上程度:43%);經常參與教會活動達76.3%;經常參與教會服侍有50.5%;參與事奉崗位(可多選)最高三項為:教導(51.2%)、關懷(38.4%)及敬拜(38.4%)。簡而言之,參加今次網上問卷的信徒,教會參與頻率高和教會服侍頻率高,超過一半參與教會教導的服事崗位,超過三成參與關懷及敬拜的崗位。
參與網上問卷的信徒中,有33.2%傾向在五年內移民。無論是留港信徒與在五年內傾向移民的信徒在期望教會最需要多做「加強靈命培育」、「努力廣傳福音」、「更多教導聖經」及「改善政教關係」,這四項在統計上沒顯著分別,前三項對一般教會而言是基本需要,毋須爭論;然而五年內有可能移民的信徒較留港信徒統計上更期望「更多彼此守望」、「爭取社會公義」及「爭取宗教自由」。
運用路徑分析方法 (Path Analysis),發現對於留港信徒來說,當信徒愈「對於未來充滿信心」,愈能增加他們的「生活滿意度」,當他們的「生活滿意度」增高,一方面愈期望教會「加強靈命培育」、「更多教導聖經」、「更多彼此守望」及「努力廣傳福音」;另一方面減少他們期望教會最需要多做「爭取社會公義」及「爭取宗教自由」。
研究又發現,影響五年內有可能移民信徒留港或移民的決定因素:「子女教育」與「移民的可能性」統計上有正向關係,然而「照顧父母」與「移民的可能性」有負向關係,反映子女教育增加移民信徒決定移民的可能性;另一方面信徒要照顧在港父母在移民一事上有掙扎。
至於質性研究方面,為了進一步了解香港基督徒對移民議題的看法,分別以網上問卷及焦點小組訪問之前參與網上問卷的信徒,均為以自願形式留下聯絡資料,於2021年6月8日至2021年7月15日進行,合共訪問49名受訪者,當中網上開放式問卷共36名受訪者參與,焦點小組訪問則有13名受訪者參與。
獻議:
1 教會公開討論移民的問題
無論選擇留港及移民的信徒,除了期望教會培養信徒於屬靈及信仰的知識,他們亦期望教會可在教會講道及活動上與信徒有更多機會公開討論移民課題。大部分信徒均表示教會大多傾向就有需要信徒作個別的關顧,卻較少於教會講道及活動上與信徒公開討論移民,他們認同教會有需要就信徒於留港或移民的抉擇上作主動及積極的牧養和關顧。
2 與留港信徒加強守望同行
面對選擇留港的信徒,教會需要提供更多空間予作交流分享,並透過不同的講道、主題活動及祈禱會,讓選擇留港的信徒之間建立同行系統,互相守望。
3 為移民信徒提供當地網絡
至於選擇移民的信徒,教會則需要提供一些當地的教會資訊及連結當地的基督徒群體,以幫助信徒移居外地後能有效地適應及融入新的信仰群體,並於信徒移居後作跟進,了解他們的需要。
4 要為教會未來轉型作準備
已計劃移民的信徒中不乏在教會年資很長、參與和奉獻很積極,並擅長教導的一群,他們的離開對教會的人數、奉獻和教導都會帶來不少的影響,教會在計劃未來的事工時,必須正視有關的轉變,並思考在人才培訓、事工策略和資源運用上應有的轉變。
是次研究報告由香港樹仁大學商業、經濟及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李樹甘教授發佈,由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研究主任(義務)陳永浩博士回應。
B:研討會簡報
週年研討會方面,今年,明光社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以「去留·安身·立命」為題。除了李樹甘教授及陳永浩博士,研究中心亦邀請了陳明泉牧師、游淑儀牧師、陳傳華牧師、紀治興博士、譚日新博士及高銘謙教授與大家一起探討香港移民潮之下,去或留的信徒有何掙扎,牧者可以如何牧養他們之餘,亦希望鼓勵留港的牧者及信徒,無論前景如何,因為有神的掌管及看顧,足以安身及立命。面對去或留,信徒只要跟從神的帶領,把根基立在磐石上,都可以如鷹展翅上騰。
播道會雅斤堂主任陳傳華牧師認為,無論離去或留下的,我們必須知道活在這時代的異象和使命。作為耶穌的門徒,不是活在虛幻的世界尋找安樂窩,更不是被世界黑暗的環境籠罩著,而是帶著天國子民的身分和使命,認定在我們這瓦器裡是有著出於神莫大能力的寶貝,每天都是充滿耶穌復活的力量去活著。緊記無論在香港或海外生活,也是要回應並行出不同方面的使命。
宣道會屯門堂主任游淑儀牧師指出,聽到不少外地華人教會,未等疫情過去,已為迎接港人而積極預備。那麼,香港的教會是否也應奮起為補充流失的信徒,更積極傳福音、裝備「留」港信徒、培育領袖呢?!靈命扎根是教會的門訓策劃,不能忽略,也是信徒的主動追求。
旺角浸信會堂主任陳明泉牧師分享與會眾同行的經驗,教牧團隊按着自己的呼召,向會眾表達了他們對未來的信心,並會繼續留下陪伴大家,與大家一同發展教會。旺浸執事會的成員其實都是有條件移民的一群,但不論在八十年代的移民潮或是如今,他們都沒有選擇離開,並承諾堅守教會。這樣的宣言,也幫助弟兄姊妹疏解主流論述帶來的情緒影響。
豐盛社企學會會長紀治興博士與大家討論如何考慮是否移民時,引用了聖經中的轉化及靈巧這兩個概念來處理去或留的危與機。轉化是正面的改變,所以轉化是指向好的方面的大改變,也是一種「機遇」;靈巧就是聰明或精明,主要是用來自保,若果可能會遇到逆境或危險,就要多用腦思考,自己要想出多個保護自己的辦法,避開可能會發生的災禍。轉化是把握「機」遇、靈巧是控制「危」害。
資深臨床心理學家譚日新博士提到,去留沒有絕對的對錯,每人的情況也不一樣,大家不應互相指責及批評,恐懼絕對不是沒了期的,特別在面對恐懼時,愛和勇氣是人們必須要具備的生命質素,才能為所愛的人離去或留下,勇於面對不確定的外地生活或留在明天不知會怎樣的香港。
建道神學院滕近輝教席副教授高銘謙教授以一個更闊的場景來看人類離開、留下與回歸等行動的意義,以及用傳道書的時間觀來理解這些人類活動,為大家分享人類在傳道書的時間觀之下的理解,帶出傳道書的時間觀與人類的經驗的張力,從而說明離開、留下與回歸等的行動在這場景下的理解。
「香港基督徒移民意願與生活狀況研究」發言人:李樹甘教授 (9021 7761)
如對本項目有任何查詢,可與香港樹仁大學商業、經濟及公共政策研究中心聯絡,閣下可以郵寄(香港北角寶馬山慧翠道10號)、傳真(3020 7461)或電郵(exe_bepp@hksyu.edu)等方式查詢。
「去留˙安身˙立命」週年研討會其他內容查詢
明光社 2768 4204
活動花絮
近年香港,經歷了多次社運及受到疫情影響之後,移民去留,再次成為了香港人心中不停思索的頭號問題。事實上,決定移民與否,對個人、家庭、教會的關係都相當重大,教會肢體流失,如何牧養和應對帶來影響,叫人頭痛。另一方面,社會、互聯網及社交媒體的蓬勃發展,又成就了一個與當年九七移民潮與別不同的新常態。移民家人雖然離鄉別井,但透過互聯網仍可保有緊密聯繫,甚或參與網上教會生活,這又不同於以往「移民=斷六親」的情況。同時對於留下的肢體來說,他們會不會產生像「餘民」一樣的心態?應該如何牧養?這些都是在香港疫後回歸「新常態」中,教會所要面對的不明朗情況。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將於8月27日舉行的「去留.安身.立命」週年研討會,邀請了牧者、神學院教授、資深臨床心理學家及機構負責人,與大家一起探討香港移民潮之下,去或留的信徒有何掙扎,牧者可以如何牧養他們之餘,亦希望鼓勵留港的牧者及信徒,無論前景如何,因為有神的掌管及看顧,足以安身及立命。面對去或留,信徒只要跟從神的帶領,把根基立在磐石上,都可以如鷹展翅上騰。研討會上,本研究中心亦會發佈一項名為「香港基督徒移民意願與生活狀況研究」的結果,是次項目由本研究中心委託香港樹仁大學商業、經濟及公共政策研究中心進行,為牧者提供一些數據及資料,讓牧者牧養信徒時,知道到底會眾的去留意願如何;對現今生活的滿意度;以及對教會有何期望。熱切期望你的參與。
日期:2021年8月27日(星期五)
時間:上午9時30分至下午5時正
地點:旺角浸信會(九龍旺角山東街47-51號中僑商業大廈6字樓)
形式: 現場或網上 (歡迎海外人士透過網上參加)
9:30 - 12:30 |
|
香港基督徒移民意願與生活狀況研究報告 |
李樹甘教授 陳永浩博士 |
如何牧養信徒去或留的掙扎 |
陳明泉牧師 游淑儀牧師 陳傳華牧師 |
12:30 - 14:00 (自行用膳) |
|
14:00 - 17:00 |
|
時機和際遇左右眾人 |
紀治興博士 |
恐懼不會沒了期 |
譚日新博士 |
離開、留下、回歸各按其時 |
高銘謙教授 |
9:30 - 12:30 |
|
香港基督徒移民意願與生活狀況研究報告 |
李樹甘教授 陳永浩博士 |
如何牧養信徒去或留的掙扎 |
陳明泉牧師 游淑儀牧師 陳傳華牧師 |
12:30 - 14:00 (自行用膳) |
|
14:00 - 17:00 |
|
時機和際遇左右眾人 |
紀治興博士 |
恐懼不會沒了期 |
譚日新博士 |
離開、留下、回歸各按其時 |
高銘謙教授 |
費用 (疫情期間特別優惠)
全日 $200
優惠 $150 於8月10日前報名
半日 $120
優惠 $80 於8月10日前報名
全日制學生
全日 $100
半日 $50
(若疫情嚴峻,將由現場改為網上形式進行)
查詢: 2768 4204 鄧小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