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2/2021
(明報.2021年11月7日) |
社交媒體內部研究明知平台對青少年的生活有負面影響,最終卻解散可以去改善自己的產品及服務的團隊,任由青少年繼續陷入不斷使用的習慣當中,有青少年甚至形容自己「失去時間概念」。有新聞媒體更引述一名40歲女子的自白,她每天花八小時「不斷檢查帖文、統計回應和讚好數目」,大腦被社交媒體佔據。
不斷瀏覽社交媒體的習慣非一朝一夕形成,亦非短時間能解除,可能是人們想以瀏覽別人生活,欲從中得到別人關注及安慰以代替生活中的孤單和迷失。
信仰反思:
《聖經》提到曾有一位患了血漏病的女子主動尋求耶穌的醫治(路八43-44)。這位患有血漏病的女子相當可憐,除了賠上養生的錢財,還因為律法定她為不潔淨,她摸到的人或物都成為不潔,律法上也吩咐神的子民要遠離像她一樣患上血漏病的人(利十五25-27、31),因此他們不但無法參加宗教活動,連社交活動也深深受到限制。患上血漏病女子需要被醫治的,除了是疾病本身,也包括她因著與外界隔絕而來的孤單及絕望。
假設在耶穌時代,已經有了facebook,這對於患了血漏病的女子來說是天大的喜訊嗎?她可以不必與他人有實際接觸,便可以與他人交往,她更可以換一個身份,讓全村人都察覺不出她便是那位出名的血漏病人。她可以在facebook中分享過往「破產」前的生活,未生病前的活動,她可以與人談天說地……然而,她在病患中的孤單及絕望,又可以與誰傾訴呢?反而在沒有facebook的年代,她必須積極地尋求醫治,才能再次融入群體,真正地與人交往,於是,這讓她必須勇敢地走進人群,主動想要摸耶穌的繸子,尋求耶穌——這一位願意醫治她的救主。沒有facebook的年代,患血漏的女子毋須寄情於facebook,卻因著尋找到耶穌而得到真正的醫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