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生命倫理 正視社會歪風

化解分歧

17/03/2022

美國佛州參議院通過「不說同性戀」法案 學生罷課抗議

  (香港01.10-3-2022)

同性戀問題可以討論嗎?當然可以;應該討論嗎?當然應該。用法律禁止討論一些有爭議的議題其實是下策,不值得鼓勵,問題是冰封三尺非一日之寒,當一些看似不合理的現象出現了,我們必須深入了解其背後的原因,才能對症下藥,否則只會陷入沒完沒了的爭論,卻沒有辦法拉近彼此的距離,而雙方只會繼續利用多數人的暴政、治標不治本的方式去處理問題而不是化解分歧。最可悲的是一些曾經受到不公平對待的弱勢群體,當自己成為強勢的時候,卻反過來用不公平的手段去對待與自己不同意見的群體。從前同性戀是禁忌,大家都不願意公開討論,而一些同性戀者亦受到不公平的對待,時移勢易,今天在很多國家卻出現不准表達反對同性戀行為的言論,以及迫害對同性戀持異見人士的逆向歧視。

要改變這種矯枉過正的情況,首先大家必須對不同意見有更大的包容,當同性戀可以被公開討論的時候,必須同時容許其他人因為宗教、良心和科學等等原因而表達對同性戀的不同意見,例如從科學角度看同性戀是否天生及不能改變、表達對同性性行為(特別是肛交的風險)的憂慮;從兒童福祉考慮反對同性伴侶領養;從信仰角度反對強迫他人支持同性婚姻和為同性婚禮提供服務。另一方面,和其他不同的性教育內容一樣,合宜的性教育是要按一個人不同的年齡和成長階段而有不同內容的,幼童最需要的是學會認識和愛護自己的身體;之後要學習認識兩性的差異和保護自己;然後是認識生理的發展、性徵的出現、以及性行為與生育、性病、婚姻與家庭等等。一些較有爭議性的議題,如墮胎、同性戀、婚前性行為、跨性別和代孕等等,應待學生在生理和心理上有一定的成熟程度才討論。其實,一刀切地強迫幼童只能接受肯定同性戀的教育,和強迫幼童透過觀看影片明白性行為、變性和墮胎一樣,都是不合宜的。

回到:每週社關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