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男吾女——性別的變與不變
新聞稿
受訪者尊重變性及跨性別人士的人權
但必須考慮人身安全及公平原則調查發現不同背景的受訪者,在跨性別議題上最重視的是人身安全和公平的問題。當法例若牽涉道德價值判斷時,受訪者多認為不應該由法庭決定。調查亦發現,信徒對有關問題的看法與沒有宗教信仰的受訪者差不多,反映一般教會可能較少討論性別議題,更遑論深入的教導和分析。
研究簡報
【2024年6月28日】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進行了一項名為「有關對變性的看法及接納度研究」,由香港樹仁大學商業、經濟及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李樹甘教授分佈分析結果。是次研究採用量化方式,主要於網上收集問卷及滾雪球抽樣( Snowball sampling),問卷收集時間由2023年12月13日至2024年5月31日進行,共收回有效問卷789份。
受訪者背景:男女比例為43.6% 對 56.4%。年齡層方面:18-25歲佔 16.48%、26-45歲佔20.91%、46-65歲佔52.34%、66歲或以上佔10.27%。學歷方面:大專或大學佔了49.56%,碩士或以上佔了30.93%。婚姻狀況:未婚佔36.76 vs 已婚佔59.06。子女方面:沒有子女佔多數,佔51.71%,其他有子/女的共有48.29%。全職佔49.62%,學生佔15.61%,學生比例應是歷年最高。宗教信仰:基督教有79.21%、天主教有4.69%,沒有宗教信仰的有13.69%。認識變性人士的有11.53%,不認識的有88.47%。 (參下表一)
表一:主要受訪者背景資料的百分比
性別:
男
43.6
女
56.4
年齡:
18-25歲
16.48
26-45歲
20.91
46-65歲
52.34
66歲或以上
10.27
學歷:
大專或大學
49.56
碩士或以上
30.93
婚姻狀況:
未婚
36.76
已婚
59.06
子女:
有子女
48.29
已婚
59.06
職業:
全職工作
49.62
學生
15.61
宗教信仰
基督教
79.21
天主教
4.69
沒有宗教信仰
13.69
是否認識變性的人士
認識
11.53
不認識
88.47
統計結果:1分為絕不接受,5分為絕對接受
表二:受訪者在主要不同情況下的接受程度的平均數
平均數
每個人都有選擇工作的權利
4.6
每個人都應該尊重不同性別的人
4.52
每個人都可以有選擇自己性別的權利
2.38
每個人都可以有改變自己性別的權利
2.39
每個人都有權要求別人尊重自己所選擇的性別
3.1
無論甚麼性別,每個人都值得被愛
4.51
每個人都應該善待身邊的人
4.56
個人應該為保障性小眾而投放更多資源(例如時間或金錢)
2.77
社會應該為保障性小眾而投放更多資源(例如時間或金錢)
2.77
我認為變性是基本人權,所有變性手術/性別重置手術費用應由政府承擔
1.92
法例若牽涉道德價值判斷,不應該由法庭決定
3.19
法例若牽涉道德價值判斷,應該諮詢公眾意見
3.7
我清楚了解跨性別的定義
3.76
我清楚了解變性的定義
3.83
我認為個人自稱為另一性別,便可成為另一性別的人
1.91
未完成變性手術/性別重置手術的男性,以女性身份進入專為女性而設的設施(如洗手間)
1.71
未完成變性手術/性別重置手術的女性,以男性身份進入專為男性而設的設施(如洗手間)
1.85
未完成變性手術/性別重置手術的男性,以女性身份參加與體能相關的女子組運動(如游泳/賽跑)
1.77
未完成變性手術/性別重置手術的女性,以男性身份參加與體能相關的男子組運動(如游泳/賽跑)
1.93
已完成男變女的變性手術/性別重置手術者,以女性身份進入專為女性而設的設施(如洗手間)
2.76
已完成女變男的變性手術/性別重置手術者,以男性身份進入專為男性而設的設施(如洗手間)
2.83
已完成男變女的變性手術/性別重置手術者,以女性身份參加與體能相關的女子組運動(如游泳/賽跑)
2.48
已完成女變男的變性手術/性別重置手術者,以男性身份參加與體能相關的男子組運動(如游泳/賽跑)
2.58
根據表二,受訪者基本上「清楚了解跨性別定義」及「清楚了解變性定義」,平均分分別為3.76及3.83。受訪者亦十分同意及接受人權及普世價值觀,認為「每個人都有選擇工作的權利」(4.6)、「每個人都應該尊重不同性別的人」(4.52)、「每個人都應該善待身邊的人」(4.56),但對於變性作為人權權利,則相對有所保留:「每個人都可以有選擇自己性別的權利」(2.38)、「每個人都可以有改變自己性別的權利」(2.39),不過,對於「每個人都有權要求別人尊重自己所選擇的性別」,平均分則有3.1。另外,當牽涉到對為保障性小眾而需動用公共資源及金錢時,意見也對之有所保留,當中最不贊同的是「所有變性手術/性別重置手術費用應由政府承擔」(1.92),以及「我認為個人自稱為另一性別,便可成為另一性別的人」(1.91)。
受訪者接受人權的同時,相對接受已完成手術的人士。受訪者相對接受已經完成手術的人士從事個人接觸的工作(包括服務性、教育,以及家居服務),以及進入變性後的性別的洗手間及參加運動。相對而言,受訪者較不接受未完成手術的人士,進入另一性別的洗手間及參加另一性別與體能相關的運動。相比進入另一性別的洗手間,參加另一性別的運動會,較為接受未完成手術人士以另一性別身份重事教育領域及需要與個人接觸的相關工作。
對上述結果的分析,可以作兩點推測:人身安全及公平原則。首先,受訪者比較看重人身安全考慮:未完成全部變性手術的男變女跨性別人士進入女性洗手間的接受程度(1.71),較女變男跨性別人士進入男性洗手間(1.85)為低。另外,受訪者可能以公平原則來考慮情況:接受未完成全部變性手術的男跨女參加女子組與體能相關的運動的平均分有1.77;接受未完成全部變性手術的女跨男參加男子組與體能相關的運動的平均分有1.93,與已完成變性手術/性別重置手術相比,接受未完成部變性手術的平均分較低,接受男變女的變性者參加女子組與體能相關的運動的平均分有2.48;接受女變男的變性者參加男子組與體能相關的運動的平均分有2.58。
相對而言,以轉變後的性別從事服務性、教育或家居服務等處境,受訪者則不太有意見。可以看出,受訪者著重人權的同時,他們也著眼於安全及公平的問題,對已經完成全部變性/性別重置手術或未完成手術有不同的考量。
對於進行了部份手術的女變男,因保留子宮等女性性器官而成功懷孕生子的人,受訪者很大程度上基於典型正常人倫思想的認知,比較接受那些生孩子的人被稱為「母親」,較少程度接受以「父親」稱呼那些生下孩子的人。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對「有關對變性的看法及接納度研究」有以下回應及獻議:
進行研究之前,我們曾作出假設,信仰、有否有子女(父母身份)、職業等因素會否影響人對變性的看法及接納度。研究結果發現,以上的因素並未成為影響受訪者作出決定的主因。特別是是次研究受訪者以基督徒為主(佔79.21%),以為宗教信仰因素可能左右受訪者決定,但從研究結果看來,信徒和非信徒一樣,主要都是從人身安全及公平原則去考慮事情。然而,這是否因而表示,由於香港教會並不太多著墨於現今性文化與不同性傾向的議題討論,以致信徒並未有太大意見?這便不得而知。總而言之教會及社會都應該給予會眾及公眾討論的機會,而不應該避諱或逃避這個議題。
受問卷長度限制,是次研究並未就未完成全部變性手術或性別重置手術的問題作出提問。然而,以香港這些年多宗關於變性或跨性別人士身份或婚姻案的判斷來看,法庭顯然已先代社會界定「變性」及「跨性別」人士,這作法也會影響到社會其接受程度。根據本研究的數據看來,受訪者接受「法例若牽涉道德價值判斷,不應該由法庭決定」的平均分為3.19,「法例若牽涉道德價值判斷,應該諮詢公眾意見」的平均分為3.7,公眾對公開討論似乎已經作好準備,有關變性人婚姻等決定,實在應先於大眾中多作討論,才能作出定論。
「有關對變性的看法及接納度研究」報告由香港樹仁大學商業、經濟及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李樹甘教授發佈,由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研究主任(義務)陳永浩博士回應。如對本研究有任何查詢,可與香港樹仁大學商業、經濟及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李樹甘教授 (9021 7761)聯絡。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
2024年6月28日
活動花絮
男、女之別,從來都是一門大學問。
在華人傳統文化中,男女有別,甚或是「男女授受不親」;而在西方世界,在很長的一段時間中,也是有所分別。「男人來自火星、女人來自金星」這類的男女大不同的想法,直到今天,還是大有市場。
可是,隨著性別重置/確認(即「變性」)手術於二十世紀中變得可行,以及對性/性別(Sexuality/Gender)不同論述的發展,近代社會中對於變性(甚至如何確定已變性)、跨性別,以及在生理、心理、法律、以至一般社會文化生活中應如何處理,其實都是逃避不了的課題。當有人肯定自己是男是女時,也有不少人認為性別是包含多元,流動和差異的意思,甚至困惑於自己究竟是男是女。同一時間,香港法院亦已有多宗關於跨性別/變性/同性婚姻的官司裁決,結果對香港社會有著深遠影響。但我們實在需要反思:究竟現時在香港社會中,對性/性別這個議題,看法是如何?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2024年研討會,將以「吾男吾女——性別的變與不變」為主題,探討這一個既敏感,卻又令人避之則吉的課題。除了邀請相關的心理學家、精神醫學哲學博士、神學院院長、以及輔導專業人士主講外,研究中心亦邀請李樹甘教授在研討會中發佈「有關對變性的看法及接納度研究」結果。
期待所有關心性/性別議題對未來香港社會、教會和年青人影響的人士,能踴躍報名參與研討會,集思廣益,及早為如何回應這影響深遠的複雜議題作好準備。
日期:2024年6月28日(五)
對象:教牧、長執、信徒領袖
地點:旺角浸信會 (九龍旺角山東街47-51號中僑商業大廈6字樓)
時間:上午9:30-下午5:00
9:30 - 12:30 |
|
論壇:男女腦不同——再思同行路 |
張穎思博士 姜雁慈女士 |
有關對變性的看法及接納度研究 |
李樹甘教授 陳永浩博士 |
12:30 - 13:45 (午膳) |
|
13:45 - 17:00 |
|
性別差異的神學意義 |
黃國維院長 |
當「變性」不似預期——跨性別者的掙扎 |
黃偉康博士 |
談的不是性別政治,而是常識 |
蔡志森先生 |
9:30 - 12:30 |
|
論壇:男女腦不同——再思同行路 |
張穎思博士 姜雁慈女士 |
有關對變性的看法及接納度研究 |
李樹甘教授 陳永浩博士 |
12:30 - 13:45 (午膳) |
|
13:45 - 17:00 |
|
性別差異的神學意義 |
黃國維院長 |
當「變性」不似預期——跨性別者的掙扎 |
黃偉康博士 |
談的不是性別政治,而是常識 |
蔡志森先生 |
費用
全日 $450 (連午膳)
*半日 $200
全日制學生
全日 $200 (連午膳)
*半日 $80
*半日參加者不設午膳
查詢: 2768 4204 鄧小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