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多一點——家庭友善在教會

新聞稿
七成受訪信徒認同所屬堂會家庭友善
「香港教會的家庭友善措施」發現約七成受訪信徒認同所屬堂會是家庭友善教會,但未作出「非常友善」的高度評價。同時,大部分受訪信徒十分認同促進家庭關係和諧是基督教核心信仰和價值觀。雖然受訪信徒普遍認同「教會有責任維繫家庭生活」,但對此的意見分歧較大,平均分數也略低,表示從「應然」到「實然」的落差值得大家關注。受訪信徒也十分認同教會應致力為同工提供家庭友善的環境;然而,受訪信徒認為所屬堂會對此重視程度、資源投放、以及措施力度均有改善空間。調查結果顯示,教牧同工對財務與制度類措施保留程度較高,長執與一般會友則對多數家庭友善政策給予較高支持。大型堂會整體得分普遍高於小型堂會,尤其在人力支援與設施方面,小型堂會執行家庭友善政策受限明顯。
研究簡報
【2024年6月28日】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進行了一項名為「香港教會的家庭友善措施研究」,由香港樹仁大學商業、經濟及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李樹甘教授發佈分析結果。是次研究採用量化方式,主要於網上收集問卷,問卷收集時間由2025年4月1日至2025年5月31日進行,共收回有效問卷403份。是次研究目的旨在1) 探討香港教會家庭友善措施現況、 2) 分析其措施在教會推行的可行性,為相關持分者提供幫助,以及3)家庭友善教會的元素。
受訪者背景
男女比例為39% 對 61%。年齡層方面:25-34歲佔 5.2%、35-44歲佔10.9%、45-64歲佔69.7%、65歲或以上佔13.9%。教會擔任身份:教牧同工佔30.5%、長執佔7.2%、導師或組長佔24.1%、一般會友佔38.2%。婚姻狀況:未婚佔21%,已婚佔72%,離婚佔4%、喪偶佔3%。與配偶居住:64%與配偶居住;與子女同住:40%與子女同住;與父母同住佔12%。
受訪者中,有8.9%來自小型教會(50人或以下)、53.1%來自中小型教會(51至200人),以及38%來自大型教會(201人或以上)。至於教會所屬宗派,來自傳統宗派佔38%、禮儀教會佔11%和其他宗派佔51%。
受訪者特徵
受訪者以已婚年長人士為主,當中女性佔大多數;大部分與配偶同住,無需照顧父母或子女起居。宗教背景方面,來自傳統宗派(三宗及禮儀教會)和其他教會的受訪者各佔一半。教會擔任身份方面,教牧同工(僱員)佔3成,長執(僱主)不足1成,近2成半為導師/組長(義工),擔任事奉崗位但沒有薪酬/福利保障。工作型態方面,超過7成受訪者為全職,且工作地點固定,非彈性工作模式;所屬堂會具有一定規模(中小型/大型),來自小型教會的不足1成。三大主要事奉範疇分別為兒童青少年教育、講道及行政支援。
整體樣本結果
調查發現,約七成受訪信徒認同所屬堂會是「家庭友善」教會(以1至7分評量同意程度,1分為「絕不同意」,7分為「非常同意」),平均得分為5.062,顯示評價未達「非常友善」的高度(如6分以上)。
同時,受訪信徒普遍高度認同「促進家庭關係和諧是基督教核心信仰和價值觀」(平均6.159分),以及「教會有責任推廣家庭價值」(平均6.164分)。至於「教會有責任維繫家庭生活」(平均5.685分)及「教會應致力為會友提供家庭友善的環境」(平均5.702分)為高,除了平均分不如前兩者的價值觀高,標準差亦較高,這表示不同受訪信徒的意見差異比較大,有人很認同,也有人比較保留或不同意。這反映受訪信徒傾向認同教會在信仰上應重視家庭關係與價值觀的推廣,但對教會實際作為仍有一定保留。從「應然」到「實然」的落差值得大家關注。
關於教會推行各項「家庭友善」措施的可行性(1分為「絕對不行」,7分為「非常可行」),受訪者認為最可行的是「邀請及招待同工的家人參與教會活動」 (平均5.864分)。平均分達5.3分或以上的措施包括:
1. 推行彈性上班時間,方便同工照顧家人(5.543分)
2. 推行男士額外的有薪或無薪侍產假(5.581分)
3. 提供每月最少六天有薪假期(5.491分)
4. 容許同工產假後享用較長無薪假(5.385分)平均分相對較低,同時顯示意見分歧較大的措施則包括:
1. 鼓勵/容許同工結婚或生育後享用有薪或無薪安息年(4.918分)
2. 容許同工彈性選擇,以薪金代替補假(例如超時工作等)(4.427分)
3. 提供免費或補貼的理財和置業諮詢(4.241分)
4. 提供超時工作津貼(4.375分)
5. 容許同工在有需要時攜同寵物當值(3.35分)受訪信徒認為堂會未能推行家庭友善措拖的主因:
1. 58%受訪信徒認為受限於財政。
2. 54%受訪信徒認為受限於教牧同工人數。
3. 49%認為受限於堂會行政體制。
4. 13%受訪信徒認為受限於神學觀念。雖然教會理念普遍獲支持,但資源投放與實際措施實踐仍有明顯差距,最受歡迎措施為家人參與教會活動、具彈性與短期特性的安排,例如:同工自行調班、短期無薪假,以及「延伸法定福利」。意見分歧大的項目為提供超時工作津貼,以及理財置業諮詢。
教會角色比較:
在「教會有責任推廣家庭價值」上,教牧同工平均 6.35 分最高,顯示對該信念有最強認同;長執及一般會友的平均分則較低,分別為5.79 及5.98 分。「教會和家庭生活密不可分」也呈現類似趨勢,教牧同工平均 6.17 分高於其他群體。
在實務支援項目如「提供兒童/青少年/長者照顧指引」與「足夠教導宣揚家庭價值」上,一般會友平均最高(4.68 與 4.75 分),顯示他們對堂會實際落實家庭友善的感受較佳。導師組長整體評分偏低,關於教會為照顧不同年齡層家人的會友提供足夠的指引和支援僅得 4.09 分,可能反映現場執行者對資源或制度支援感到不足。
至於對(教牧)員工的家庭友善措施,長執(僱主)與教牧同工(員工)對員工的家庭友善措施可行性的評分統計上顯著差異:
友善措施
長執(平均分)
教牧同工 (平均分)
提供幼兒照顧服務
4.72
4.15
提供超時工作津貼
(差距更大)
4.38
3.37
交通津貼
4.14
3.63
彈性選擇薪金代替補假
4.41
3.54
提供晉升階梯
5.38
4.62
教牧(員工)對財務補償制度的認同程度比長執(僱主)低, 一般會友與導師/組長最高。傳統觀念或許影響教牧不要為自己爭取財務得益。另外,教牧同工對牽涉行政、制度、財務支援的措施較為保留,可能反映其實際執行經驗或資源壓力的不同視角。
整體而言,角色不同對家庭友善理念與實踐的評價存在落差,值得教會針對不同角色的期待與需求進行進一步對話與調整。
堂會規模比較
受訪者對堂會家庭友善措施的評價在不同規模間出現顯著差異:
在「提供足夠的家庭友善設施」上,大型教會(201人以上)平均分最高為 5.0850,而小型教會僅 4.2778,差距明顯,顯示大型教會在設施資源上具明顯優勢。「為事奉不同年齡層的同工提供訓練和支援」同樣呈現顯著差異,大型教會得分 4.8497 高於小型教會的 4.0833。在活動層面,「舉行活動促進家庭互動」評分以大型教會略高(4.8824)優於中小型堂會。
整體而言,堂會規模愈大,其家庭友善資源與支持措施的評價愈高,結果反映,大型教會相對擁有更多資源和制度靈活性,能更積極落實家庭友善措施。惟小型堂會面對設施與支援限制,需以策略性方式提升實務落實。唯一例外是「營造家庭友善環境」中型教會得分最高(4.8366),反映中型教會可能在人力與資源取得平衡,推動效益更為理想。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對「香港教會的家庭友善措施研究」有以下回應及獻議:
工人得工價是應當的
雖然大家都相信教牧同工得到當得的工資是應該的,但大家心目中的工資可能有很大的差別,一直以來,不少教會傳道的薪酬都是偏低的,似乎參與全職事奉就理所當然地應有此心理準備。若果教會沒有足夠的能力,未能付出較高的薪酬,相信大家都會理解和接受,因為參與事奉應異象先行,亦憑信心踏上事奉的道路,但教會若有能力,卻沒有適當地增加同工的薪酬福利,便實在說不過去。事實上,有不少同工都要養家,在香港要供樓或應付租金絕不容易,醫療和教育的支出可以十分驚人,加上基本的娛樂和消費等開支,教牧同工的薪酬不應與實際的生活成本相差太大,教會應按實際的能力給予同工切合現實生活的待遇。
一般來說,教會對金錢議題較為敏感,一旦牽涉金錢,往往覺得事情變得複雜,認為教會的開支應該比商界更為謹慎。有些教會的傳統觀念甚至認為傳道人應該要追求屬靈,視享樂為不妥,避談金錢,甚至要求放下家庭,全然為教會擺上,這種思維很有可能讓教牧無論在薪金及福利方面都得不到合理對待。教會和教牧都應該跳出這些框框,建立健康務實的金錢觀,不應將討論工時或薪金視作世俗之舉。最理想的情況應該是同工不斤斤計較,而執事們則主動關心同工福祉,瞭解其他教會提供的薪酬福利水平,並在教會能力範圍內,積極為同工爭取合理待遇,教會有責任善待同工,尊重每一個熱心事奉的人。
給予有需要的員工彈性工作
教會常高舉家庭價值,然而教牧同工在星期六、日基本無法休息,每逢重大節期也常有聚會安排。在可行的情況下,教會可以嘗試簡化或取消非必要的會議與活動,並允許教牧同工彈性調整工作時間,使他們得以兼顧家庭。例如,若教牧同工週六上午無事奉安排,便無需返回教會,留在家中照顧幼兒或與家人共享天倫。此外,部分同工傾向於「斜槓」(Slash)事奉模式,年輕傳道也較注重工作與生活的平衡,這些需求教會可以多加考量並作相應安排。
教會推動家庭友善政策時,不僅要顧及教牧同工的家庭,也需關注會友的家庭需要。冗長的會議是否真有必要?這當然值得教會反思。在科技發達的今天,部分重要性較低的會議,何不考慮以視像方式進行?此舉既能節省教牧同工及會友的交通時間,也讓他們會後能立即休息。另外,教會舉辦營會時,即使各團契或小組活動分開進行,亦可考慮安排在同一營地,讓一家人仍能「在一起」。
樂於溝通達至雙贏
研究發現,在家庭友善政策的可行性方面,教牧同工對財務與制度類措施保留程度較高,長執與一般會友則對多數家庭友善政策給予較高支持,這也可能表示長執其實是願意在教會落實相關政策的。儘管教牧的工作性質難以量化,但同工在入職前,應清楚表達自身需求,以便評估教會能否配合。另一方面,教牧同工也應享有充分的「知情權」,入職前必須明確了解崗位的具體職責範圍。
此外,教會需要反思:在人手本已不足的情況下,是否仍一味要求同工無止境地付出?或是發現有能力的弟兄姊妹時,便不斷加添他們的事奉,直至其身心耗竭?今日教會若想挽留同工及事奉者,實現雙贏,就必須深入了解事奉者的真實需要,並檢視教會自身可作出的調整。教會若能秉持「以人為本」的理念,在看重會友需要的同時,也兼顧教牧同工及事奉者的需求,而非僅以事工為導向,那麼同工與事奉者便不必疲於追趕教會的事工,得以以健康的身心靈狀態,專注投入事奉神。
「香港教會的家庭友善措施研究」報告由香港樹仁大學商業、經濟及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李樹甘教授發佈,由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研究主任(義務)陳永浩博士回應。如對本研究有任何查詢,可與香港樹仁大學商業、經濟及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李樹甘教授 (9021 7761)聯絡。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
2025年6月27日
活動花絮
6月27日「家多一點——家庭友善在教會」週年研討會,以「香港教會的家庭友善措施」出發,透過研究了解教會在日常運作中對執行家庭友善措施的張力,誠邀教會同工、長執和信徒一起對談、討論。
「香港教會的家庭友善措施研究結果發布」
今次研究「香港教會的家庭友善措施」發現約七成受訪信徒認同所屬堂會是家庭友善教會,但未作出「非常友善」的高度評價。同時,大部分受訪信徒十分認同促進家庭關係和諧是基督教核心信仰和價值觀。雖然受訪信徒普遍認同「教會有責任維繫家庭生活」,但對此的意見分歧較大,表示從「應然」到「實然」的落差值得大家關注。受訪信徒也十分認同教會應致力為同工提供家庭友善的環境;然而,受訪信徒認為所屬堂會對此重視程度、資源投放、以及措施力度均有改善空間。調查結果顯示,教牧同工對財務與制度類措施保留程度較高,長執與一般會友則對多數家庭友善政策給予較高支持。大型堂會整體得分普遍高於小型堂會,尤其在人力支援與設施方面,小型堂會執行家庭友善政策受限明顯。盼望透過研討會,從不同向度討論,看看教會怎樣既要做「好管家」,也能「顧好頭家」。
主題:家多一點——家庭友善在教會
日期:2025年6月27日(五)
對象:教牧、長執、信徒領袖
地點:旺角浸信會 (九龍旺角山東街47-51號中僑商業大廈6字樓)
時間:上午9:30-下午5:30
9:30 - 12:15 |
|
香港教會的家庭友善措施 |
李樹甘教授 (香港樹仁大學商業、經濟及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陳永浩博士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研究主任[義務]) |
聖經角度看家庭友善: |
陳傳華博士 |
12:15 - 13:45 (午膳) |
|
13:45 - 17:30 |
|
一人一句論壇: |
研討會參加者 主持: 雷競業教授 |
職場家庭友善政策 |
司徒永富博士 (香港專業人才服務機構主席) |
家庭友善文化實踐之路 |
蔡志森先生 |
9:30 - 12:15 |
|
香港教會的家庭友善措施研究報告 |
李樹甘教授 (香港樹仁大學商業、經濟及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陳永浩博士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研究主任[義務]) |
聖經角度看家庭友善: |
陳傳華博士 |
12:15 - 13:45 (午膳) |
|
13:45 - 17:30 |
|
一人一句論壇: |
研討會參加者 |
職場家庭友善政策 |
司徒永富博士 (香港專業人才服務機構主席) |
家庭友善文化實踐之路 |
蔡志森先生 |
費用:(特價優惠,不設午膳)
全日 $200
半日 $100
全日制神學生
全日 $100
半日 $50
查詢: 2768 4204 鄧小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