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信報財經新聞、Yahoo!財經.2025年7月25日) |
為慶祝成立50週年,某集團旗下的電器連鎖店宣佈向全體員工(包括前線、辦公室及後勤人員)每人派發500元利是,以實際行動答謝員工與公司一同進步,尤其肯定員工在推動數碼轉型、打造線上線下購物體驗的貢獻。該公司強調,品牌陪伴香港50年,從炮台山小店發展為擁有近70間分店的大型電器品牌,此成就全賴同事緊守崗位、勇於創新,用心服務顧客。
現時香港經濟面臨挑戰,許多企業以削減成本為先,為節流而裁員的事件屢見不鮮。上文提及的集團反其道而行,主動派利是與員工分享成果。此舉不僅提升士氣,更傳遞重要訊息:在困境中維繫團隊的向心力,企業才能持久發展。該公司精準點出「緊守崗位、勇於創新、用心服務」是員工的三大貢獻,讓他們的努力得到認同,這比敷衍讚賞幾句來得更為有力。當企業能清晰道出員工價值所在,員工自然產生歸屬感,這種認同遠比金錢獎勵更長效。作為擁有近70間分店的大型連鎖品牌,其日常營運成本高昂,但仍願撥出資源肯定員工,實在難得。該品牌能從炮台山小店做起,奮鬥至今已成為一大品牌,員工數目必然增加,善待團隊是營運智慧。珍視員工每一分耕耘,低迷時期企業不必只執著裁員止血,以「共享成果」取代「裁減成本」,反能凝聚團隊迎戰逆境,化危機為轉型的契機。
信仰反思
如果有一個老闆,明明有能力有財力,卻每每在金融風暴還未來臨之前,便率先超前部署,為了節省開支便急不及待向員工「開刀」——減薪或勸他們辭職,這樣的老闆,當遇上真正的財務困境,需要員工同心協力共渡難關時,留下來的人還會盡心盡力幫助他嗎?
人生在世遇見困難在所難免,或許有不少人忘恩負義,但世上還是有很多人不時惦記著曾經對他們施以援手的人,當恩人有難時,他們願意傾盡全力回報深恩。然而,當這位恩人是神的時候,人們又會如何對待神的要求呢?神是信徒的恩人,只是這位恩人並不需要信徒去拯救,相反,祂是拯救信徒的施恩者,祂要的只是信徒盡心盡性盡意盡力去愛祂信靠祂,以及尋求祂和跟隨祂。尋求祂和跟隨祂的人便必然要吃苦嗎?不同人有不同的召命,有些信徒蒙召,確實比一般人吃更多的苦頭,但並非每一位信徒都是如此。無論各人的「份」如何,神對每一位愛祂忠心跟隨祂的人,都預備了豐盛的筵席,祂賜人平安、祂賜人美物,祂對祂的羊不離不棄。
如果我們對世上的恩人尚且懷有報答之心,那麼面對一位應許過照顧我們一生的神,我們是否更應該投桃報李?更何況,惟有神可以幫助我們面對世間的種種危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