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生命倫理 正視社會歪風

對社交平台的監管

20/12/2024

社交限制|澳洲正式通過法案 禁16歲以下兒童使用社交媒體

  (香港經濟日報.2024年11月29日)

澳洲禁兒童用社交媒體難以實施?

  (無綫新聞 世界觀.2024年12月2日)

社交媒體安全與兒童:家長指南

  (Kaspersky)

隨著AI發展,令網絡上的資訊真假難分,網上圖片、短片等創作幾可亂真,要辨別真假資訊需要學習。有些年輕用戶容易相信網上資訊,另外,由於兒童及青少年心智未成熟,自我形象也正值建立階段,他們在網上的分享一旦招來批評及負面回應,很容易便產生焦慮,令其心靈遭受傷害,也可能會遭到網絡欺凌。澳洲早前正式通過法案,預計在2025年11月開始,禁止16歲以下兒童開設社交平台賬戶,該國總理阿爾巴尼斯認為,過度使用社交媒體對兒童的身心健康帶來風險,他甚至曾形容社交平台為「朋輩壓力的平台、焦慮的推動者、詐騙者的手段」。Facebook、TikTok、Snapchat、Instagram及X等社交平台將受此法案影響。而法國及美國佛羅里達州亦有相似的法例推出,以幫助青少年免受社交媒體的不良影響。然而,如何核實用戶身份,並且能有效保護用戶的資料及私隱,避免資料被盜取或外洩,這方面仍有待研究。

對於香港,暫時仍未有類似的法例保障青少年,普遍的社交平台需要用戶年齡達13歲或以上才可以使用,但仍有不少兒童在此年齡以下已在使用社交平台,家長亦沒有小心監察或阻止。雖然使用社交平台有其好處,但仍希望家長對孩子使用社交平台保持警覺,多了解他們的網友、討論的話題、接觸的資訊及有否被欺凌的情況出現。

信仰反思

社交平台在網上已經流行了一段頗長的時間,很多平台如facebook、 Instagram、X,原則上都規定13歲以上的人士才能開設戶口,澳洲通過法案,禁止16歲以下的孩子開設社交平台,有調查更指有七成以上受訪民眾支持立法,究其原因,成人開始意識到社交平台讓兒童身心健康出現問題,必須透過立法解決。

社交平台顧名思義,是讓人通過在網上交流的地方。人是群居的動物,社交是必須的,人也很自然會透過交流及分享,表達自己的看法及觀點。先不談網上的群體,即使是面對面相處的社交群體,當偏見一出現,很少人可以不受影響,只要身處某一個團體,那一個團體的價值觀及世界觀,便會對自己產生一定的影響,人若想獨善其身及獨排眾議,除了需要判斷力,也需要勇氣及冒著被人非議的風險。一個名叫尼哥德慕的法利賽人,只能夠在夜間拜訪耶穌,他認為耶穌的神蹟是靠著神的能力而行,以及認定耶穌是從神而來的教師(約三2《新譯本》)。不過在當時有很多法利賽人都不接受耶穌,當得知耶穌醫好了啞巴時,有法利賽人甚至論斷耶穌是靠著鬼王趕鬼(太十二24)。

「人若不重生,就不能見神的國。」(約三3下),其實人若不重生,見不到的又豈只有神的國,人若不重生,就不會看見神國的主人,眼中所有的,可能只是所屬群體所見的一切。重生的人是順著聖靈而不是順從肉身去行事,要明白神國的一切,並不能單依憑從群體的經驗,也需要單獨來到耶穌面前尋求祂。

回到:教牧社關倫理速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