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生命倫理 正視社會歪風

敏感讀者的審查爭議

04/05/2023

敏感讀者把關 名著紛刪冒犯內容惹爭議 被質疑矯枉過正 學者:助避錯誤信念

  (明報.30-4-2023)

平衡是每個人在成長之中必須學會的重要技巧,若果無法平衡,就會經常跌跌撞撞、甚至會頭破血流,就算面對一些看來是對的、是公平的事,若拿捏得不準確,亦可能將好事變壞事。正如敏銳於別人的感受是一件好事,但過份敏感,只會令自己容易感到被傷害,而其他人亦會感受到很大的壓力,其實,除了一些別有用心,甚至以戲弄他人為樂的人之外,大部份人都不會故意冒犯他人,令對方難受,這對雙方都沒有好處。而更重要的是,每個人在成長過程之中必須學習接納自己和有自信,每個人都總有一些長處和無數短處,若要與別人比較,總有不少比我們強的人,無論聰明才智、身材樣貌、學歷家世、薪酬資產、技能品味,只要大家想比較,甚麼都可以比較一番,而且一山還有一山高,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只有一個有自信、能夠接納自己的人,才不會輕易便覺得被別人冒犯,因為他對自己的評價不是由他人決定,而是自己心裡有數。當然,在一個強調包容和彼此尊重的社會,我們應該教導下一代不要故意冒犯他人,不過,尊重最重要的是發自內心,而不是靠外力的壓迫,有時壓力愈大,反彈力只會更大,甚至會令人對一些本來是好的事反感。

反對歧視、強調平等是好事,但過猶不及,若過份敏感的話,只會弄巧反拙,有些情況其實是不適宜由敏感讀者以極高的標準去把關的。例如歷史便不應隨便篡改,現代不能有奴隸,不等如要將歷史書、小說、電影中反映昔日奴隸社會情況的內容和用語都刪改;又例如今時今日我們禁毒,但不能將清末民初所有關於吸鴉片的內容刪除;在封建時代婦女地位較低,要強調三從四德,餓死事小、失節事大,現代社會當然不會再吹捧這些行為,但我們拍古裝劇時總不能將現代的觀念強加於古代人的口中。對於一些弱勢群體,例如外國人、傷殘人士、性小眾、異教徒,或者一些在倫理道德或言行舉止上有爭議的人士,如妓女、嫖客、穿奇裝異服者、紋身者……在不同的時代總會有人不認同和有些難聽的說話,在小說電影中如實反映並不是問題,只要內容不是鼓吹仇恨和歧視,大家毋須反應過敏。外國一些有關性別認同的爭議亦帶來很多不必要的衝突,例如強迫他人指男為女、指女為男,以女士稱呼一個生理上是女性但自稱為男士的人也會被視為冒犯、甚至歧視,令人無所適從。若果以高度敏感、政治正確的方式去為所有書籍、文字、藝術、甚至日常的說話把關,那麼和八股科舉可說有異曲同工之禍,大家不要忘記:八股之害、甚於焚書。

回到:每週社關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