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生命倫理 正視社會歪風

社交平台牽動情緒

11/08/2023

《給十九歲的我》停映後首現身 張婉婷談網絡欺凌 受害朋友抑鬱脫髮

  (明報.2023年7月23日)

網絡|FOMO和FOLO

  (Oh!爸媽.2023年7月14日)
 

FOMO是fear of missing out的簡寫,懼怕錯過網上的資訊,容易令人網絡成癮,不得不常常上網查看資訊,這類行為上癮並不罕見。而FOLO是fear of being left out的簡寫,當人沒有聯網時,令人產生恐懼,害怕被世界遺忘、被邊緣化。有時因為大家都常上社交平台,用心製作並分享內容,希望會獲網友按讚,也很介意別人對自己的評論,促使大家會常常回去看留言,這不但可能造成FOMO的情況,若然被人給予負面評論或欺凌,就更加會影響情緒。

為此,我們應該養成節制的習慣及學習如何保護自己的心,畢竟網絡上的人未必真正認識我們,只憑文字或圖片便留下不負責任的回應,或為顯示他們特別優越,而故意寫上傷害別人心靈的說話,其實這些都不值得我們太過介懷。

信仰反思
由於看不過眼,為了伸張正義,便可以在網上傷害他人?在網絡世界急速發展的世代,如果不即時回應,可能下一秒大家便換了話題,追不上網民的節奏,於是,不少人選擇回應自己第一時間的情緒反應,或憤怒、或批評,甚至送上無情的話,而不是先去了解事件的始末,但發洩了憤恨,是真的替天行道,還是到頭來只是自以為義?

耶穌教導眾人:「飢渴慕義的人有福阿!因為他們必得飽足。」(太五6《呂振中》)。追求義的人有福了,但到底何謂義?所謂「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同樣的事件放在大家面前,不同人便會有不同的詮釋,亦有不同的意見,義也是一樣,不同的人對它有不同的看法,於是各人便行出自己認為對的「義」出來。《聖經》提到義的時候,是指向在人神關係中,人要做神看為對的事情,而不是自己看為對的事情,因此,耶穌雖然貴為神子,祂也要履行所有的義,受施洗約翰的洗,至於施洗約翰,或許不明白為何要為身份比他尊貴的耶穌施洗,但他還是順服下來(太三15)。飢渴慕義並不是指到替天行道,而是做耶穌當下所教導的事情——行出律法的真義,即使要做一個受盡委屈的人,的確,人若要行出勝過法利賽人的義,實在不容易:不可恨人(太五21-26)、不可動淫念(太五27-30),不可論斷他人(太七1-5)等等,行義很難,獎賞卻是大的,耶穌應許這些人必會得到飽足(太五6),並且天國是屬於他們的(太五10)。

不少人看到不公義的事情,會祈求神的公義降臨,但當神的公義真的降臨,我們又可否站立得住?還是最終會被神極速點評為:滿眼樑木,卻急於除去別人眼中木屑,就像耶穌時代的法利賽人?

回到:教牧社關倫理速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