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倫多萬聖節的涼氣
今年萬聖節前數天,加拿大本地新聞已放風:據訪問調查,因通脹及經濟放緩,將會更少家庭於今年萬聖節派糖;而且當晩氣溫嚴寒,亦更少家長「放」小朋友外出「攞糖」。
今年萬聖節前數天,加拿大本地新聞已放風:據訪問調查,因通脹及經濟放緩,將會更少家庭於今年萬聖節派糖;而且當晩氣溫嚴寒,亦更少家長「放」小朋友外出「攞糖」。
在世界各地,紋身的意義以及人們對它的觀感一直在改變。例如最早在北美洲的原住民,認為紋身具備戰勝及保護靈魂的意義,到了18世紀中期,女性原住民會視紋身具有類似針灸的效用,用以紓緩牙痛和關節炎。
「你要謹守你的心,超過保衛一切,因為生命的泉源由心而出。」箴言第四章23節《環球聖經譯本》
訴諸信仰去解決人生問題似是較易走的路,但是憑著理性去面對和掙扎,卻應是人的本能和本份,但這兩者是對立的嗎?信仰也是人的本能,是幫助人去平衡節制地看自己及世界的界限,更是看見上主在人間和人生的參與,從而使我們找到自己和當走的路。
做了單親媽媽近三十年的Grace(化名),過去一直默默忍受前夫Victor(化名)一次又一次擅自削減贍養費的舉措,「除非有錢請律師,否則要自己透過小額錢債去追討,太費神了。」
「山雨欲來風滿樓」,香港在政治和社會環境的轉變是十分明顯的,不容狡辯,因為行動比嘴巴更誠實,移民潮來勢洶洶,人材流失對教會、學校和不少專業都帶來很大的衝擊,教會作為社會中的一員,根本無法置身事外,若不肯正視問題、甚至自欺欺人,滿口平安、平安而不作更好準備的,便只能坐以待斃。 教會作為一個十分重視本身的信念和原則的群體,在政治環境轉變的時候,若說竟然沒有任何壓力的話,那麼若非口不對心,就是我們早已忘掉了初心。但無論我們是否自覺有壓力和危機,危機和挑戰都是會找上門的,政府的教育政策在過去幾年有急劇的轉變,教會作為主要的辦學團體之一,根本避無可避。
編輯﹕謝芳
「我們雖然四面受壓,卻沒有壓碎;心裡作難,卻不至絕望,受到迫害,卻沒有被丟棄;打倒了,卻不至死亡。我們身上常常帶著耶穌的死,好讓耶穌的生也在我們的身上顯明出來。我們這些活著的人,為耶穌的緣故常常被人置於死地,好讓耶穌的生也在我們必死的身上顯明出來。」 《聖經新譯本》〈哥林多後書4﹕8-11〉
第五波的疫情再次令教會面對是否需要停止現場聚會的挑戰。其實經過了兩年的經驗,我們對教會的使命和角色、崇拜的意義,究竟有沒有深切地反思呢?還是繼續被動地只觀望政府或其他教會的決定呢? 過去兩年,最受教會和弟兄姊妹關注的當然是甚麼情況下須停止現場的崇拜聚會,只能透過觀看網上直播。在起初的時候,有些教會認為不可停止聚會,十分抗拒改為網上形式,到後來大家已經習慣了網上形式,卻對回復現場崇拜抱有疑慮,其他團契和小組等活動更不用說了,若教會事事以政府的規定為大前提,無論政府的決定是否合理都一刀切照單全收,會對教會的獨立性帶來了不必要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