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當「出pool」熱話時......
情人節到,想出pool者[1] 苦(既渴望戀愛,又苦於單身),但有些已出pool者更苦!(有些遇到渣男/女,掉入無邊的苦海。有的面臨離婚,度日如年。還有的做了未婚媽媽,男友卻另覓新歡,未來?恐怕只有@......@!)。
情人節到,想出pool者[1] 苦(既渴望戀愛,又苦於單身),但有些已出pool者更苦!(有些遇到渣男/女,掉入無邊的苦海。有的面臨離婚,度日如年。還有的做了未婚媽媽,男友卻另覓新歡,未來?恐怕只有@......@!)。
近年,香港社會對「性」可謂愈來愈開放。為何這樣說?除了一些有關性觀念的調查可以佐證外,[1] 看看地鐵站內有關避孕產品的廣告就會知道。相比10年前較為保守的風氣,今天與性相關的廣告(如避孕套、避孕藥或時鐘酒店等)隨處可見。
網上交友騙案時有發生,警方公佈2018年首10個月錄得520宗網上情緣騙案,損失金額超過4億港元。[1] 除金錢損失,受害人更有可能遇上感情騙子,每每在發生性關係後對方就一走了之。
教會中可能有不少單身的弟兄姊妹想學習建立關係及結識異性,過往亦有好些傳道同工會籌劃一些聯堂活動,讓來自不同堂會的弟兄姊妹學習戀愛技巧,並透過活動互相認識。好好戀愛學堂堂主任杜婉霞(Joanna)曾為這些教會活動提供培訓及於當中分享。故我們是次特意訪問她,讓她分享她的實際經驗,並給予教牧同工一些建議。
網戀騙案 男女之別
上次在本系列的首篇文章裡,跟大家探討過各地網騙案的狀況,當我們比較各地網騙數字時,發現香港人不但是騙徒眼中的肥美臘物,而且受害人的覺醒能力較低,要用較多的時間,才驚覺自己受騙。今次,則會跟大家探討騙徒斂財的手法,以及試著探討一下甚麼類型的人士較易受騙。
今年10月,香港警方聯同馬來西亞及新加坡執法部門,偵破一個跨國網戀詐騙集團,於三地共拘捕9男43女,而這群騙徒最少涉及147宗案件,涉款逾1.1億港元,涉及香港的受害人有101宗,總騙金5,460萬港元,當中相信包括今年5月揭露的「公屋婦網戀被騙2,640萬」一案。
網上情緣,常常給人的印象就是危險,「食快餐」,有性無愛,騙局。單身男女,一不小心,不能自拔,恨錯難返,悔不當初。活出希望事工巿場總監謝靜怡(Agnes)和行政總監杜奧利博士(Dr. Olli Tuominen),卻早在10年前已經透過網絡工具認識對方,最後結婚成為伴侶,他們究竟是怎樣令這段網上情緣開花結果呢?
很多時到學校主持性教育工作坊,當筆者有機會與中學生傾談,問他們選男朋友或女朋友的首要條件,很多同學衝口而出都會說:「靚仔!」「靚女!」看著他們毫不掩飾的笑容,配以響亮的聲線,任何人都會發出會心微笑。對啊,誰不愛美好的東西?
當大家的笑聲稍稍停止,有位同學回應道:「但是靚仔沒本心,還是專一更重要!」
又有另一位同學隔空問:「怎樣才算專一呀?」
「我是說,你們應當順著聖靈行事,這樣就一定不會去滿足肉體的私慾了。因為肉體的私慾和聖靈敵對,聖靈也和肉體敵對;這兩樣互相敵對,使你們不能作自己願意作的。」《聖經新譯本》〈加5: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