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了卻又忘不了
忘記有時是一種藝術,特別是一些容易令我們產生負面的情緒,勾起不快的回憶、以及會陷入很大困擾的處境。但現實有時卻是愈想忘記,愈會記起,因此與其逃避,不如正視。
忘記有時是一種藝術,特別是一些容易令我們產生負面的情緒,勾起不快的回憶、以及會陷入很大困擾的處境。但現實有時卻是愈想忘記,愈會記起,因此與其逃避,不如正視。
根據政府統計處2021年資料,每千名人口計算的粗離婚率由1991年的1.11人上升至2019年的2.82人,離婚判令數字在1991年至2019年間上升了2.36倍,由6,295宗大幅上升至21,157宗,與此同時,再婚數字也不斷上升,由1991年的4,892宗、5803人大幅上升至2019年的15,832宗、23,821人,按宗數計上升了2.24倍,按人
疫苗通行證為教會帶來不少的挑戰,不過,要解決技術問題並不困難,而最難解決的通常都是人的問題,例如應否拒絕未有接種疫苗的弟兄姊妹進入教會參與崇拜,以及同工若果拒絕接種疫苗,本身亦未能出席教會的聚會應該如何處理?網上亦有弟兄姊妹表示,由於不能接受教會拒絕未接種疫苗的人士參與聚會,認為與《聖經》的教導不符,對教會十分失望,因此,選擇不再出席教會的聚會。其實,很多時這類的爭論都是由於我們很快便將問題局限於非黑即白、非對即錯的選擇,現實上,很多情況之下是可以有第三條路、甚至第四、第五條路可以選擇,我們毋須太快將自己或教會的領導人逼往牆角,要作出我們認為唯一合理的選擇。
羅馬書八章35節說:「誰能使我們與基督的愛隔絕呢?難道是患難嗎?是困苦嗎?是逼迫嗎……」在今時今日的處境,更貼切的應說難道是新冠病毒嗎?是防疫措施嗎?是恐懼嗎?是執事同工嗎?
一波又一波的疫情每每教人措手不及,特別是對基層人士來說,原來的生活已經十分艱難,疫情下的種種政策無疑是讓他們生活的擔子百上加斤。
疫情之下,政府對宗教場所的限制愈來愈嚴苛,甚至持續一段很長的時間,教會只有受薪同工才能進入,教會在這段期間可以有甚麼機遇,即使四面受疫,仍不被困住?明光社於2022年2月22日,舉辦了一次網上講座,當晚的分享嘉賓包括了香港基督教會宣道堂堂主任陳淑娟牧師、宣道會屯門堂甘晨智牧師及工業福音團契總幹事歐偉民博士,他們分享到教會在疫情下的機遇,以及面對的困難。
羅馬書八章35節說:「誰能使我們與基督的愛隔絕呢?難道是患難嗎?是困苦嗎?是逼迫嗎……」在今時今日的處境,更貼切的應說難道是新冠病毒嗎?是防疫措施嗎?是恐懼嗎?是執事同工嗎?
要生存,就必須要有某種信心、某種信念,否則每一天都會活在無盡的懷疑與苦惱之中,而我們每天生活中的行動,正正就是反映我們的信念,活出我們最基本的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