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生命倫理 正視社會歪風

耶穌

耶穌所飲的杯,除了「苦」,還有甚麼味道?

吳慧華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
18/04/2023

「進入耶穌十架中,我要進到更深處,同進客西馬尼園,要與仇敵相遇;飲盡憂傷的苦杯,心靈破碎流淚,求主恩助,求主恩助,因我軟弱滿身罪。」

詩歌《進到更深處》,《青年聖歌綜合本(三)》

人心的空洞只有神的靈才能填滿

吳慧華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
04/08/2022

起初,不同民族都相信有超越人類的神祇存在。他們自然地為不同的神祇高歌獻祭,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其中「頌」有某些部份便是關乎神明及祭祀的樂歌;[1] 1929至1937年間出土的烏加列文獻,亦記載了歌頌迦南神祇的相關資料。

耶誕節平安夜

陳偉洪
過去八年,整家往返三地,搬家七次。由市區搬到長洲,從香港移居到德國,回港後再到台灣。經歷由社工成為神學生,畢業後,曾嘗過作宣教士的辛酸,體會過牧養教會的苦樂,現在又以學生的身份暫居於台灣。客旅人生大概莫過如此,作為寄居者就只能聽從上主的帶領。
29/12/2021

又是不同地方,不同用語的問題。香港所稱的「聖誕節」,來到台灣就成了「耶誕節」。「聖」與「耶」之別,究竟哪個比較好一點?

耶穌究竟有幾暴力?

蔡志森
明光社總幹事
16/09/2019

耶穌會怎樣做(What Would Jesus Do,簡寫:WWJD)是基督徒討論如何回應當代問題時,常常喜歡引用的思考方法,究竟耶穌基督面對我現時同樣的處境,祂會怎樣做?這是個很好的問題。不過,令人頭痛的是同樣的問題,有時不同的教牧、信徒會得出完全不同的答案,暴力就是其中一個十分吊詭的例子。

行出來,由不得我…

── 生命倫理錦囊 第32期
陳永浩、吳慧華
陳永浩 (恒生管理學院通識教育系助理教授) 、 吳慧華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 研究員)
29/12/2017

在以往的世界,「行」很多時主宰了人的生活:一個人「不良於行」,不僅反映身體的狀況,更影響日常生活。而「遠親不如近鄰」同樣也反映出距離與人們生活相處中的微妙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