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通識最前線
四年一度的立法會選舉,本來是各大政治團體互相比拼政綱和理念,讓社會一起透過選舉決定未來香港走向,並向下一代作公民教育的大好時機。可惜近年的選舉議題被扭曲,傳媒又將專注力集中在揭候選人的黑材料中,社會平白失去討論政策、治港理念的好機會。有見及此,明光社在5月招募了12間中學共60位學生,跟他們一起深入了解整個選舉制度,更鼓勵同學們與候選人接觸、訪問,提升他們的公民意識。
四年一度的立法會選舉,本來是各大政治團體互相比拼政綱和理念,讓社會一起透過選舉決定未來香港走向,並向下一代作公民教育的大好時機。可惜近年的選舉議題被扭曲,傳媒又將專注力集中在揭候選人的黑材料中,社會平白失去討論政策、治港理念的好機會。有見及此,明光社在5月招募了12間中學共60位學生,跟他們一起深入了解整個選舉制度,更鼓勵同學們與候選人接觸、訪問,提升他們的公民意識。
每逢提到政府的土地房屋政策,必定觸動市民的神經。根據去年人口普查結果,全港約52%住戶,居住在自置物業。其餘48%住戶租住私樓或公屋單位,或者由僱主提供居所。不少租戶希望成為業主,擁有自住單位。故此,每逢樓價大升大跌,總不免令市民感到折騰,不知應否入市,抑或拋售物業,待樓價調整後才購買。
教育局推行「德育及國民教育」科,鬧得滿城風雨,看來有關當局仍會一意孤行,作為有良心的教育工作者,先不說這科是否「洗腦教育」,我也定必反對這種不能教好學生的教育模式。
報章不乏旅遊廣告,賣點離不開景點和消費。旅遊與消費彷彿繫上了不能分割的關係。即使較富有的人,只不過是可以有更多種類的旅遊套裝選擇而已。專門研究觀光的學者John Urry對現代的旅遊有一些反思──把文化和景點組成商品,讓消費者的眼睛滿足了已預期的想像。一切文化的交接都是被安排的、甚至是熟悉的(如:北京故宮的Starbucks),讓你可以熟練地消費。
您對明光社辦公室的轉變知道多少?其實15年來我們的會址都離不開荔枝角和旺角之間,在兜兜將轉轉中,看見每一處都有神的恩典,就讓我與大家分享幾件難忘的事情。
一場誤會更認識性文化
明光社有個規矩,就是逢星期一,所有同工都會一起吃午飯。志森比較喜歡出外吃,尤其是到附近的酒樓飲茶,十六、七人,坐埋一枱!可是,有部份同事較為喜歡清淡或是想節省金錢,於是明光社內部早前出現了反抗飲茶霸權的聲音,以帶飯來揭竿起義。(一笑!)
「嘩…發生咁大件事,點解明光社唔發表吓意見?!」
「喂,你哋明光社好快點出個聲明等我哋簽吓啦……!」
「又係明光社!咩都關佢哋事嘅!」
「明光社為何不為民主選舉,社會公義發吓聲?啊!佢哋親政府架!」
很多人認識明光社對傳媒,反賭和同性戀問題上的行動。但其實在這15年來,明光社的社關路是多姿多采,也有多個層次的……
最近,「歧視」之詞常被人掛在嘴邊。在加拿大,環球小姐大熱門Talackova因為曾在網上自認為變性人,之前被大會以「非天生女人」為由取消資格。
追求公義是普世價值,每個人的心底都渴望得到公平、合理的對待,但現實是香港社會卻充滿不公平、不合理的情況,市民大眾的怨氣愈來愈深,社會上的抗議、抗爭亦愈來愈多,作為關心香港市民的好鄰舍,教會是不能忽視這些不公義的社會狀況的。
香港人口中,少數族裔佔大約5%。我們認識這一群在我們中間的少數族裔鄰里嗎?基督教勵行會多元色彩閃耀坊(SHINE)的李淑賢主任與幾位來自香港、印度和尼泊爾的中心同工,與大家分享了香港少數族裔鄰里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