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生命倫理 正視社會歪風

主要索引標籤

網絡遊戲應該設防沉迷系統

歐陽家和    |    明光社項目主任(通識教育及流行文化)
13/07/2017

近日內地手遊《王者榮耀》被人民網發文批評攻擊,稱之「不斷釋放負能量」,令沉迷的人「悲劇不斷上演」,是「陷害了人生」,要求遊戲公司在賺錢與社會公德之間取得平衡。未夠一週,遊戲公司就推出防沉迷系統,要求玩家註冊帳號時提交身份證明,十二歲以下玩家每天限玩一小時,晚上九時後不能登入遊戲,十二歲以上玩家則限玩兩小時。

做人不要太「花生」

歐陽家和    |    明光社項目主任(通識教育及流行文化)
10/07/2017

觀察網絡分享資訊的閱讀發展,不少人表示「識睇一定睇留言」。在社交網絡,留言更多時只是為了「花生」──指旁觀者說三道四,甚是多事。

社關龍門陣:誰的火棒誰去接之社關三種情

郭卓靈    |    明光社項目主任
10/07/2017

明光社20週年講座──誰的火棒誰去接之社關三種情,已於6月29日晚上假旺角浸信會舉行。明光社總幹事蔡志森先生為講員,香港聖公會諸聖座堂座堂主任范晉豪牧師及青年信徒鍾泰來先生為回應嘉賓,分享了他們在社關路的經驗及看法。當晚氣氛愉快,與會者亦於互動環節踴躍發問,討論熱烈。

如何辨識青少年的危機及求救訊號訓練

羅玉麗    |    項目統籌經理
10/07/2017

黃偉康博士為美國加州持牌執照臨床心理學家,於東南亞及美國有豐富的精神治療及教學經驗。5月24日晚上,黃博士為一眾家長、教師、社工和教牧提供了辨識青少年危機及求救訊號的訓練。

電影小組活動回顧 -- 《樹大招風》《當這地球沒有貓》

郭卓靈    |    明光社項目主任(傳教育及行動)
10/07/2017
《樹大招風》(Trivisa)

《樹大招風》為第36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電影。內容改編自三位罪犯張子強、葉繼歡及季炳雄(即片中的卓子強、葉國歡及季正雄)的犯罪故事。

為居住問題打開一扇窗

蔡志森    |    明光社總幹事
10/07/2017

我們並不擁有天空,但每個人頭上都可以有一片青天。世界上很多資源並非不足,而是有人擁有得太多,遠遠超過他本身的需要。香港地少人多,樓價超高,租金超貴,令很多人供樓交租之後成為在職貧窮,甚至貧無立錐之地,其實往往是由於資源分配不公而非單純資源不足的問題。

使貧窮人得釋放 彰顯上主的福音

文麗兒、傅丹梅    |    明光社項目主任、明光社副總幹事
10/07/2017

「主的靈在我身上,因為他用膏膏我,叫我傳福音給貧窮的人;差遣我報告被擄的得釋放,眼的得看見,叫那受壓制的得自由

慈善與福音

李卓乘    |    明光社項目主任
10/07/2017

所有信徒都知道教會應該關懷貧苦,因為耶穌在世時就是如此行:祂傳福音給貧窮人,使被擄得釋放,瞎眼得看見。然而,社關與教會和福音的實際關係是甚麼?則涉及更多更大的神學討論:有人認為社關是福音的手段,以社關作為吸引人聽「福音」的契機;有人認為社關就是福音本身,以重建理想社會為福音的內容;亦有人主張福音由社關體現,以福音為體、社關為用。

與貧窮人同行並不容易

張勇傑、吳慧華    |    明光社高級項目主任、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
10/07/2017

(延伸閱讀)

 

要交出自己,這和跟隨耶穌一樣難……正正是令這類服侍未能繼續走下去的原因。其實除了協會外,有不少基督教機構曾提供類似的住屋服侍,當中包括:基督教榕樹頭之光教會及禧福協會。然而今天,因著不同的原因,她們所提供的服侍都無法繼續。

尋覓溫暖安歇之地

傅丹梅、文麗兒、郭卓靈    |    明光社副總幹事、明光社項目主任
10/07/2017

新福事工協會及基督教關懷無家者協會,為回應社會上貧窮人士的需要,提供很多不同的服務,包括:匯聚社會資源的社區及資源中心、宿舍服務等,受益者眾。本社同事走訪了不同的服務使用者,希望協助大家「看見」社會上一群有需要人士的境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