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童真正需要的教育
蔡志森 | 明光社總幹事
![]() |
蔡志森 | 明光社總幹事
![]() |
蔡志森 | 明光社總幹事
![]() |
在明光社事奉了超過四份之一個世紀,經常到不同堂會講道,看到一些教牧同工很忠心地在一些堂會服事,經歷社會運動、疫情及移民潮仍然毫不動搖,沒有在艱難或擔憂的時候撇下自己的羊,令人鼓舞。不過,也有一些現象值得各堂會的長執同工認真思考一下。
首先,招呼講員是十分基本的禮貌,不少堂會的同工星期日都十分忙碌,在崇拜前可能有主日學、祈禱會或者需要關心個別會友,但必須安排其他長執同工或崇拜主席招呼講員,向講員講解一下本身堂會崇拜的流程和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項。見微知著,若果要講員來到大家尚且視若無睹,還要自己找座位、找程序表、找廁所,那麼新朋友來到這間堂會恐亦會備受冷落,難以吸引他們留下來。
此外,一些堂會對主席和領唱似乎都沒有指引和訓練,他們既不明白自己的角色,更不明白一些基本的技巧,例如有些崇拜主席完全不做準備,既不清楚講員的姓名、更弄錯他所屬的機構和講題,令講員覺得自己只是來「攝時間」的!當然,有些主席和領唱是很有準備的,問題只是他們是準備分享自己一些個人感受和經歷,與詩歌和崇拜內容無關,不少人一旦拿著咪高峰就好像有特權自言自語,毋須理會聚會的目的和主題,有時雖然有些見證還是令人感動的,不過,卻與整個崇拜格格不入。
蔡志森 | 明光社總幹事
![]() |
蔡志森 | 明光社總幹事
![]() |
2009年5月,研究中心首屆研討會的主題為「家庭友善政策初探」,當年的討論主要集中於社會政策。時隔十多年,研究中心再度探討家庭友善政策,而今次的焦點是教會。2025年6月27日,我們與約100位來自不同教會的教牧同工、執事、機構主管及信徒領袖等進行了美好的交流,共同探索教會及機構中有關家庭友善政策的課題。
最近有兩件和明光社一直關注的議題息息相關的事發生,分別是香港政府根據終審法院裁決而建議的同性伴侶登記制度被立法會大比數否決;以及美國31歲的網紅柯克在出席公開辯論時被人遠距離一槍擊斃。這兩件事背後都反映我們活在一個價值觀差異愈來愈大,而我們又愈來愈難處理差異的年代,更多的知識、更多的閱歷不單只未能夠為人類帶來更理性客觀的思考,反而以動聽的口號、令人觸動的故事,情緒化的宣講,建立了許多難以衝破的盲點和框框。
在同性戀的議題上,過去二十多年的經驗令我深深感受到,不少關注這個議題的市民、信徒、官員、政客和記者都是一知半解的,而且很容易受情緒影響,例如同性戀是天生及不能改變的,根本到現在也沒有任何權威的科學證據,但不少人卻當作真理去宣揚,而又不會主動去核實,在今時今日的大數據影響之下,謊言說一百次就會變成真理,奉勸所有關注此議題的人士想發表意見之前都先做少少功課,查證一下最基本的資料。而在討論同性戀的問題時,轉移視線是必殺技,只要找到任何同性戀者受到不公平對待的例子,便可以無限放大及借用,彷彿能夠放諸四海皆準,全世界的同性戀者都受到同樣不公平的對待,而毋須理會其他文化、宗教和歷史的因素和差異。
蔡志森 | 明光社總幹事
![]() |
政府早前提出《同性伴侶關係登記條例草案》(下稱《條例草案》),以履行終審法院《岑子杰案》的判決,關心婚姻及兒童福祉運動、香港性文化學會、維護家庭基金、中國基督教播道會恩福堂與明光社於2025年7月31日合辦講座:「同性伴侶替代框架」對香港婚姻制度與家庭的挑戰,從法律、哲學及社會角度剖析《條例草案》,強調其潛在衝擊,並建議
蔡志森 | 明光社總幹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