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生命倫理 正視社會歪風

賽馬有需要二十四小時不停播放嗎?

歐陽家和   |   明光社項目主任 (通識教育及流行文化)
20/03/2014

近日收費電視nowTV宣佈啟播賽馬頻道,成為本港第二個播放賽馬活動的收費電視台。雖然說這個是商業決定,但我們也不禁問:真的需要多一個電視台在賽馬日播放賭博資訊,並在平日也以賽馬消息充塞著整個廣播空間嗎?
 
據報道,該台於今年二月開始提供直播賽事,只要是該收費電視台的用戶就可以免費觀看。電視台同時開發了相關的應用程式,供智能電話及平板電腦用家收看直播,並讓馬迷透過其智能電視的功能,快速搜尋本地和海外賽事;另有晨操分析、賽事分析及各項統計數據等資訊。第一階段將會全力在收費台播放節目,但報道又強調該台不排除未來會改在剛獲得的免費頻道中播放有關賽事。
 
如果該賽馬頻道真的改在免費頻道播放,就會成為本港第一個全天候免費博彩台,這情況令人非常關注。我們相信作為傳媒,必須有社會責任,要留心自己的一舉一動會對社會造成甚麼影響。賽馬頻道和賭博關係十分密切,如果有關的博彩資訊廿四小時不停的在免費播放,定必令現時已經非常熾熱的賭風更加熾熱。再加上有關的節目可以透過平版電腦、手機等在網上不斷播放,結果變成無限重播,變相加速賭風散播。

相關文章

當馬會九成投注都在網上時

歐陽家和 | 明光社特約撰稿員
10/10/2022

馬會上月發表年報,其年度投注額高達2,900億元,本來這不是新鮮事,上年度疫情仍然有反覆,部份時間停課停學,但馬會安排的賽馬活動未有停止,外國的大賽因為當地以「與病毒共存」為原則,轉播外國大賽又沒有太多停辦,此消彼長下投注額不跌反升,馬會再次跑贏大巿,並不希奇,也不是第一次。反倒有些現象,我們要留意,因為這預視著未來一些馬會賭博策略的改變。

如果有留意馬會的發展,大家不難發現馬會經常有一類新的消息——關於系統的新聞,不論是派彩系統出現問題,或者整天因為系統更新而要暫停網上投注服務等等。根據年報,原來九成投注早就在網上進行。關注賭博政策的聯盟「不賭21」在疫情初期就質疑馬會突然借助疫情大舉發展網上賭博巿場,可見其滲透的威力。

在世界各地不同國家,對於這類賭博網站,都有一定的監控,減少青少年進入的機會,例如英國針對本地的賭博網站,網絡供應商會要求使用者自行更改設定(opt in)才能進入網站。有趣的是香港賽馬會的網站、App也未沒有法例規管,任何人只要自認是18歲以上就可以自出自入,情況並不理想。

馬會除了大舉吸納網絡賭博大軍外,近年還自行承包一切賽馬節目的製作,電視台基本上只有播放的角色,近月更宣傳在他們的網上平台可以看到所有賽事,晨操等自家製作的內容,近年已經由依賴電視台改為自行在網上生產節目,可見賽馬節目和直播網上化已經成形。事實上馬會甚至已經購買很多足球轉播權在其平台上直播,方便賭徒即場下注。下月舉行世界盃決賽週賽事,免費播放的場次已少無可少,漸漸地這類在香港可以「合法賭博」的節目播放權愈來愈容易落入馬會手上,馬會放在自家製平台播放,就可以繞過現時的條例規管,在運動節目中公然播放賠率資訊,和賽馬一樣。觀眾這樣睇波,也很容易加入賭波大軍了。

九成巿民既然去了網上投注,投注站的功能近年隨即改變。近年投注站漸漸改建成茶餐廳、派對房間,我們特別關注此舉會否吸引更多年輕人,特別是剛滿18歲的朋友,在這些「消閒場所」中認識賭博活動。馬會雖然說有關場所只准18歲以上人士進入,但實際上如果打造成合家歡場所和合家歡活動,有關的規則自然會寬鬆,例如馬會同樂日至今被形容為「 合家歡」活動,甚至在親子網站上宣傳,未來相關的發展,令人擔憂。

今年5月,亞洲賽馬聯盟(香港賽馬會和亞洲不同賽馬機構都是這個聯盟的成員)公佈《非法賭博現狀》報告(The State of Illegal Betting Report),當中指出賭博的資金大約四成流向合法彩池,其餘六成多流向外圍或非法彩池,這個結果我們並不驚訝。馬會經常透過類似研究,企圖開拓新的賭博商機,文件最後的部份,指出未來賭博風氣的幾個重要轉向:

  1. 賭博活動將會全盤網上化:文件稱非法賭博的網站將所有賭博活動放在相同的地方,只要有具備上網功能的裝備就可以賭博。
  2. 賭博資訊娛樂化:賭博資訊會全面在不同的社交網絡平台出現,例如早前我們就發現有本地KOL在社交平台大賣賭場廣告,說很容易贏錢,賭博變得商品化。另外在賭博活動中加入電競賭博的元素,因為電競活動往往多以直播形式進行,只要有直播和輸贏的活動,理論上均可成為可以下注的賭博活動,尤其在今日流動數據頻寬的許可下,可有更多的賭博活動與娛樂活動同步進行,吸引年輕人下注。
  3. 虛擬貨幣作為賭博工具:以前賭錢輸清光可以「篤手指」(即可以賒賬)借賭本,今日賭博完全無實體貨幣,甚至可以用虛擬貨幣來交易,未來貨幣政策將走向數碼化,有關的改變更易令人作「資本」虛擬借貸,但當賭錢輸清光時,卻可能要用實體貨幣來償還,一旦「爆煲」可能更加嚴重。

如果用傳統思維,我們會說今年是世界盃年,來年是合法賭波20年,往往會「埋單計數」檢視政策對社會有多大影響。不過在新常態下,我們更需要檢視,在沒有規管的情況下,香港的賭風、馬會的發展會否令社會變成一個無處不賭的社會?年輕人還有沒有機會得到合理的照顧,盡量減少他們接觸賭博資訊的機會?政府和網絡供應商,有沒有可能盡一下社會責任,保護我們的兒童和青少年,讓他們在「無賭」的網絡世界中生活?這些問題若不被正視和解決,我們的下一代可能更快更易為賭博所禍害,泥足深陷。
 

參考文件
香港賽馬會。〈二○二二年六月三十日止年度年報〉。香港賽馬會。網站:https://corporate.hkjc.com/corporate/chinese/history-and-reports/annual-report-archive.aspx

ASIAN RACING FEDERATION. “The State of Illegal Betting.” ASIAN RACING FEDERATION. Last modified May, 2022. https://www.asianracing.org/publications/the-state-of-illegal-betting.

 

豈能輕看熾熱的賭波之風

歐陽家和 | 明光社項目主任(新媒體及流行文化)
20/07/2021

賭波合法化近二十年,自馬會開設賭波項目後,當年社會關注究竟有沒有人因為沉迷賭波不能自拔,又有人質疑讓人在馬會賭波,是否就能解決外圍賭博問題,到了今日,不少戒賭機構已經發現一些個案,當事人在賭波合法化後才開始在馬會賭波,亦坦承先賭馬會,之後才賭外圍波,可見兩者並不存在所謂的「競爭」,甚至因著兩邊賭波項目的不同性質,賭徒索性兩邊也下注。此外,不少戒賭機構均表示,近年賭博活動轉移到網上進行,更難打擊非法外圍的營運者,馬會開賭只會令賭風更熾熱,而不會收到「有節制、負責任和不鼓勵賭博」的效果。

阿樂(假名)是足球運動員,18、19歲開始受朋友影響學賭馬,但他賭馬從不上心,他說:「自己根本唔係鍾意呢樣嘢,人哋叫買就買啲啦,都唔會理有冇錢贏。」豈料2003年足球博彩合法化就成為他沉淪賭海的轉捩點,初時買十元八塊,注碼愈玩愈大,十幾年的青春就在電腦和外圍網站中渡過。

阿樂說:「一路落注,一直以為會翻身,點知輸得好多,不斷問周圍嘅人借錢,最後還唔到就被人發現。」今日,阿樂經過戒賭機構的幫助,申請破產,靠教青少年踢足球維生。他坦言自己開始賭波時沒有想過會出事,現在見到學生中有人賭波也會好言相勸。有類似阿樂經歷的人,在戒賭機構中愈來愈常見,因為隨著賭波合法化的日子愈長,就愈多人有機會因為債務或者情緒問題而前來求助。

路德會青亮中心及JCI北區青年商會於今年5月11日至6月10日期間,收集330份網上問卷,當中近六成被訪者曾參與賭博。曾參與賭博的被訪者中,22.2%在疫情期間增加了投注金額或次數,當中55.8%被訪者在疫情期間更增加了約1,000元以上的投注額。青亮中心主任周雅瑩女士表示,調查顯示16.1%被訪者曾參與非法賭博,當中最多人參與賭波,其次為網上賭博,情況嚴重。[1]

除了戒賭機構,也有統計顯示馬會開賭根本沒有影響外圍的賭風。根據近期有關非法賭博的統計,估計香港約有38萬巿民有參與非法賭博;另有統計指,18至20歲青少年參與非法賭博的人數,比參與合法賭博人數多三倍。此外,因為賭外圍毋須以現金下注,而是以先借錢後對數的方式處理欠款,賭徒更容易因而債務纏身,甚至因為無法翻身而從事其他高危的犯罪活動。[2]

網上賭外圍的風氣,其實有跡可尋。早前就有媒體報道指,有外圍網絡賭博網站定期在公共屋邨派單張,[3] 或用泥碼策略吸引人下載並使用軟件,[4] 類似的宣傳手法同時亦在社交網絡平台和即時通訊工具不斷出現,務求鼓勵你下載和使用軟件。下載軟件後,除了有一般賭場的遊戲外,也有不同的運動博彩活動,務求令你在疫情之下,足不出戶就可以賭錢。有報章指有外圍賭博從業員估計,單單今年的歐國盃,本地外圍的投注額就高達二、三十億元,比上屆增兩成。[5]

雖說社會依靠警方打擊非法外圍賭博活動,但網絡搜證本身就有一定難度,再加上社會和疫情各種因素,今年看來警方打擊外圍的力度未必能及上屆歐國盃。根據警方資料,2016年名為「戈壁」的反非法外圍賭博行動,也只能檢獲約4億元外圍投注紀錄,[6] 可見即使非法賭博是犯法行為,警方根本難以完全打擊相關罪行,甚至連宣傳的力度亦非常薄弱,歐國盃前只有很少宣傳,未見有預防的效果。[7]

相比警方,馬會的宣傳攻勢就主動積極得多,5月初就開始宣傳賭波的新手機應用程式,當中用了不同形式的賭博資訊,令賭波更吸引,同時有即場數據和直播內容,使用有關應用程式開戶更有「迎新獎勵」50元超巿禮券,變相吸引更多人下載手機應用程式,加入賭博的行列。今年歐國盃會令多少年青人陷入沉迷賭博陷阱,可能要十年八載之後才看到,但如果我們明知賭博對社會有不良影響,政府是不是應該為了社會利益,而不是稅務收益,控制一下賭風?正如吸煙亦不會即時看到害處,但難到要等更多人患癌才正視問題嗎?

 

[1] 林穎嫺:〈調查指20%市民曾非法賭博 19歲賭徒欠債150萬 憂歐國盃加劇賭風〉,《香港01》,2021年6月12日,網站:https://www.hk01.com/社會新聞/637394/調查指20-市民曾非法賭博-19歲賭徒欠債150萬-憂歐國盃加劇賭風(最後參閱日期:2021年7月2日);〈非法賭博問卷調查發佈會〉,路德會青亮中心 香港路德會社會服務處,2021年6月12日,網站:https://sunshine-ccg.hklss.hk/hk/sunshine-news-and-events/sunshine-events/171-2021-06-12-1(最後參閱日期:2021年7月2日)。

[2] 〈【獨家】估計38萬人曾非法賭博 青少年沉溺欠債百萬〉,《頭條日報》,2021年6月9日,網站:https://hd.stheadline.com/news/realtime/hk/2094348/即時-港聞-獨家-估計38萬人曾非法賭博-青少年沉溺欠債百萬(最後參閱日期:2021年7月2日)。

[3] 〈歐國盃|賭波傳單塞公屋鐵閘門罅 石圍角邨「單橫遍野」〉,《am730》,2021年6月11日,網站:https://www.am730.com.hk/news/新聞/歐國盃|賭波傳單塞公屋鐵閘門罅%e3%80%80區議員料睇中居民疫情足不出戶-271622(最後參閱日期:2021年7月2日)。

[4] 泥碼只可用作下注,不能兌換成現金,但用泥碼下注,贏了卻可得到現金碼,而現金碼則可以兌換現金。

[5] 〈歐國盃外圍猖獗 警靈活部署嚴打〉,《文匯報》,2021年6月11日,網站:https://www.wenweipo.com/s/202106/11/AP60c27978e4b08d3407c58208.html(最後參閱日期:2021年7月2日)。

[6] 香港警察 Hong Kong Police,facebook,2016年7月7日,網站:https://www.facebook.com/HongKongPoliceForce/posts/1125677884186841/(最後參閱日期:2021年7月2日)。

[7] 〈【警聲直播.警ü劇場.賭咗場波輸咗個家】〉,facebook,2021年6月12日,網站:https://fb.watch/6aL-IX-hwq/(最後參閱日期:2021年7月2日)。

賭波年青化 問題更嚴重 兩成受訪少年11歲前賭博

歐陽家和 | 明光社項目主任(通識教育及流行文化)
23/07/2018

四年一度的世界盃,提醒著我們賭波合法化又過了四年,不經不覺到了第15個年頭(2003年8月1日,政府正式將賭波合法化)。政府透過平和基金的研究,企圖描述一幅「越來越少人賭博」圖畫。[1] 今年世界盃開鑼前幾個月,明光社與香港樹仁大學商業、經濟及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和基督教新希望團契再度合作,進行一個民間賭博調查,[2] 結果不但發現賭博情況沒有減少,而且賭博年齡愈趨年輕,賭波人士的情況比賭馬及整體賭博群體更為嚴重。

三間機構於今年3月至6月,通過學校、機構、街訪和互聯網,收集學生和巿民意見,成功獲得3,449份有效問卷,當中男受訪者佔50.8%,女受訪者佔47.1%,18歲以下樣本佔56.3%,18歲以上則佔42.9%。[3]

明光社

整體來說,70%受訪者曾參與不同形式的賭博(圖一),包括朋友間的聯誼賭博活動,例如麻將、啤牌,或者不涉及金錢的賭博遊戲等。而曾透過馬會參與賭博的受訪者,有34%曾買六合彩,曾賭馬和賭波的分別佔13%和8%。

至於參與賭博的年齡,我們發現在18歲以上的年齡組別中,未滿11歲就開始賭博的只有8%,但在18歲以下的組別,未滿11歲就開始賭博的佔20%。明顯地新一代的青少年比上一代更早參與賭博。當然,我們也可以解讀成新一代青少年更早有意識自己在參與賭博活動,所以在填問卷時自然就填了自己未滿11歲就開始賭博;但無論如何,情況仍然值得關注。

明光社

同時,我們亦發現,在未滿18歲就開始賭博的18歲以下受訪者中,25%有賭博問題(圖二),甚至當中有4%,出現賭博失調的情況。[4] 另外,5%在18歲以下曾賭博的青少年,會因為賭博向人借錢,借錢的對象以家人、朋友為主。可見青少年賭博參與率根本不如平和基金的研究所指,有下降趨勢。[5]

 
 
明光社

今次調查另一個重點是我們將賭馬、賭波和整體賭博者的情況作了一個比較,結果顯示,賭波受訪者各方面的情況均較令人擔憂。例如賭波人士過去一年借錢的百分比較高(賭波:13%;賭馬9%;整體3%);他們當中出現賭博失調情況的百分比也是最高(賭波23%;賭馬16%;整體5%);47%賭波人士的首次賭博年齡低於18歲(整體為33%)。他們借貸的方式多以銀行信用卡貸款、家人親友,甚至是財務公司為主,可見他們甘願為借貸冒險(圖三)。

最後,我們評估過不同賭博人士對不同媒體的訊息的反應,有關訊息如何影響他們的賭博意慾,調查顯示賭波人士最容易受外界資訊影響,不論是賭博資訊還是單純的足球運動資訊,在他們眼中這些都是刺激賭博的資訊。而朋友間互傳的訊息,最能引發受訪者的賭博意慾,可見朋輩的影響力,舉足輕重。

我們現提出以下建議,盼能有助遏止賭風,減少對社會造成的傷害:

  • 平和基金須加強防賭宣傳,強調世界盃賭博的禍害。
  • 馬會必須堅持不鼓勵賭博政策,減少宣傳賭博活動,並加強對戒賭防治的推廣,提醒賭徒賭博可能帶來的問題。
  • 警方應加強打擊外圍,如因法例限制而影響打擊外圍,理應修例。
  • 政府應在不同主流傳媒,特別在報章的波經版,宣傳反賭防賭訊息。
  • 家人、朋友影響賭徒至深,是故鼓勵大家欣賞球賽時,多討論技術,少談賠率。如家人有賭波習慣,則盡量帶他們參與其他活動,減少引誘。
  • 家人若發現有親友沉迷賭博,可自行先到戒賭中心,尋求協助。

 

 

[1] 〈香港人參與賭博活動情況2016研究報告〉,平和基金委託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進行研究,頁1,2017年1月31日,網站:

http://www.hab.gov.hk/file_manager/tc/documents/policy_responsibilities/...(最後參閱日期:2018年7月4日)。

[2] 〈越來越後生  賭波更大鑊  世界盃賭博政策及防治問卷調查〉,香港樹仁大學商業、經濟及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基督教新希望團契及明光社,2018年6月28日,網站:http://www.truth-light.org.hk/myimage/node_image/n10/n10879_worldcup_gam...(最後參閱日期:2018年7月4日)。

[3] 由於部份受訪者沒有回答部份問題,所以答案總和不一定是100%。

[4] 受訪者需回答過去一年有沒有出現與賭博相關的情況(按DSM-5測試來評定),評分達4至9分者,即屬賭博失調。上屆世界盃期間我們三間機構所作的調查結果顯示,有關百分比為5%。雖然與上次調查相比,今次調查的數字下跌了一個百分點,但上次調查的百分比並沒有計算沒有回答有關問題的受訪者,而今次我們則將沒有回答者也包括在內,所以實際上有關數字是上升了。〈2014世界盃前後賭風調查〉,香港樹仁大學商業、經濟及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基督教新希望團契及明光社,2014年7月3日,網站:http://www.truth-light.org.hk/myimage/node_image/n4100_5000/n4841_2014_w...(最後參閱日期:2018年7月4日)。

[5] 〈香港人參與賭博活動情況 2016研究報告〉,頁3–4。

愈不鼓勵愈興旺的賭波15年

歐陽家和 | 明光社項目主任(通識教育及流行文化)
06/06/2018

賭波合法化快要15年了(2003年8月1日,政府正式將賭波合法化),由當年政府信誓旦旦聲言會維持不鼓勵賭博政策,到了今日,足球博彩的投注額每年已達接近1,000億港元。[1]我們找回當年監察賭風聯盟對博彩及獎券事務委員會提出的訴求,再對比今日的現況,大家自然知道政府如何縱容馬會開賭。

 

監察賭風聯盟當年的要求如下:

  1. 營辦團體必須在投注站的入口及當眼處註明賭博的禍害
  2. 營辦團體必須在宣傳品上印有賭博的禍害(面積不得少於宣傳品的十分一)
  3. 營辦團體不可在電子傳媒的黃金時段和第一類刊物,刊登廣告或發放賭博資訊
  4. 營辦團體開設投注站的數目及面積應定明上限以作規範,更不得在青少年中心及學校鄰近開設
  5. 營辦團體不可在投注站以外設置任何投注設施(如在食肆、酒吧擺放自動投注機)
  6. 營辦團體應設定每週可供投注場次的上限和不應就非頂級聯賽賽事開注
  7. 營辦團體每年需設定最少連續一個月的「冷靜期」,不得就任何賽事開盤
  8. 營辦團體絕不應以任何形式向未成年人士推廣賭博,包括於賭博活動期間(如:賽馬日)接待青少年及兒童
  9. 營辦團體不可冠名贊助任何體育項目或活動
  10. 營辦團體在推出新玩法前,應先獲足獎會批准
  11. 營辦團體在網上推出互動遊戲或其他宣傳活動時,不應准許未成年人士登記
  12. 營辦團體若違反守則,例如容許未成年人士進入投注站或投注,應有明確罰則

 

令人覺得諷刺的是,上述12點,部份列舉出來時,為的是預防馬會藉此鼓吹賭風,豈料竟然成真,本來馬會沒有「大做特做」的,但現在都做了。最可怕的是,今日馬會已經不用依靠電話投注和投注站,一個網上戶口,一部簡單的智能手機,青少年已經可以安坐家中「邊睇波邊落注」。我們不禁問,今天馬會手機下注程式,和外圍那些所謂「非法網站」,除了合法非法這一線之差外,到底有何分別?還有甚麼措施可以保護青少年,不讓他們參與賭博呢?還有甚麼安排可以確保馬會不會鼓勵賭博呢?

 

 

[1] 在2016至2017年度,馬會在足球博彩的投注額達927億港元。參:〈立法會七題:遏止青少年賭風蔓延〉,「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公報」,2018年5月9日,網址:http://www.info.gov.hk/gia/general/201805/09/P2018050900260.htm(2018年6月4日下載)。

 

 

曾經刊載於:

香港獨立媒體,6/6/2018

投資等同貪財?基督徒如何投資有道

2017生命倫理對談 《抉擇●人生》系列 (第六回)

講員:吳澤偉先生 | 納思資源策劃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  |  整理:吳慧華 (高級研究員)
24/01/2018

提起投資,有些信徒即時想到投機,甚至想到此舉如同敬拜瑪門。究竟投資與投機有何不同?即使投資不同於投機,各種投資的項目,是否都是一樣,可以達至信徒好好管理及善用神所賜的錢財這個目標?當信徒投資有道的時候,他們又可以如何善用這些金錢?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