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政府決心要通過一項政策時,是可以很有效率的。
2025年2月26日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宣讀《財政預算案》時表示,為有效打擊非法賭博活動,政府將積極探討規範籃球博彩活動,並邀請香港賽馬會提交建議。馬會隨即表示在短期內會向政府提交詳細建議,期待盡快落實政策。一眾立法會議員也異口同聲支持開徵籃球博彩稅。
在宣讀財政預算案後短短35日,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在4月2日公佈就規範籃球博彩活動的建議進行公眾諮詢,諮詢文件只得10頁紙,諮詢期也只有短短一個月,此舉難免會令人想,政府是否想盡早完成立法程序,以收取籃球博彩稅?
雖然政府宣稱其一貫的政策是不鼓勵賭博,馬會又聲稱他們提倡的是「有節制博彩」,但香港的合法賭博項目卻在不斷增加,由早年的賭馬和六合彩,至2003年通過足球博彩合法化,到今日政府力推籃球博彩合法化,可見這種轉變。與此同時,原本所有本地賽馬的博彩活動均不得在歇暑期間進行,除了讓馬匹可以「唞暑」(休息)之外,也可讓馬迷可以「唞一唞」,暫停賭博活動。但馬會向政府申請增加轉播海外賽馬賽事的日數,並要求在歇暑期間轉播海外賽事,所以就算不舉行本地賽馬活動,馬迷仍可繼續下注,賭足全年,這方面政府亦已配合批准,並自2021年已實行了。
賭馬活動主要是針對中年人和長者,而為了吸引更多年輕人參與賭博,馬會必定希望增加體育運動的博彩項目。足球和籃球是不少年輕人喜愛的活動,他們未必知道「精英大師」、「美麗傳承」、「金鎗六十」是香港馬王,但就算不熱愛運動的年輕人,大概也會聽過C朗、美斯、勒邦占士等著名足球、籃球明星的名字。年輕人手上的錢有限,未必會立即沉迷運動的博彩項目,但這卻是他們接觸賭博的起點,賭博陋習往往是慢慢培養,起初誤以為小賭怡情,有能力節制,到他們有穩定收入,或獲批大學的學生貸款資助時便會更多參與賭波活動,賭到不可收拾的例子比比皆是。
在2003年通過足球博彩合法化時,政府承諾只有重要的足球賽事才可接受投注,而馬會提出的投注種類及賽事種類都必須經過政府同意才可推出,但原來政府和馬會對「重要賽事」的理解與市民大眾有極大出入。現時馬會可落注的除了大家熟悉的英超、西甲、德甲、意甲、世界盃、歐洲國家盃、美洲國家盃、歐洲聯賽冠軍盃、世界冠軍球會盃等世界頂級賽事外,也包括比較冷門的澳洲職業聯賽、女子澳洲職業聯賽、墨西哥甲組聯賽、瑞典超級聯賽、芬蘭超級聯賽、歐洲不同國家的乙組聯賽和中東國家的職業聯賽等。試問有多少市民有收看外國乙組聯賽的習慣,或認識當中的球員?
現在政府提出將籃球博彩合法化,市民自然聯想到博彩項目應該是美國職業籃球聯賽(NBA)的賽事,在此可以看看澳門的情況作參考。澳門彩票有限公司除接受NBA賽事的投注外,更有中國、日本、南韓、菲律賓、印尼、澳洲、新西蘭、以色列、東歐地區、巴西、阿根廷、智利、土耳其等國家的籃球賽事可供客戶投注。
可以預期的是,如果將籃球博彩合法化,未來亦會與足球博彩的情況相近,馬會勢必推出世界各地不同國家籃球聯盟的賽事項目供客戶下注,加上相關國家處於不同時區,即是說客戶在24小時都可以在網上平台下注,讓市民更容易墮入賭博陷阱。
回顧2003年足球博彩合法化時,教育界、社福界、宗教界和不少關心市民福祉的社會人士都站出來提出反對,而立法會內議員的意見亦分歧,來自商界的議員普遍贊成立法,當時的泛民主派則普遍反對,建制派議員則處於兩難局面,一方面想支持政府施政,但同時面對社會上強烈的反對聲音,最後有部份建制派議員「含淚」轉軚投下贊成票,草案在30票贊成、24票反對,僅僅夠票情況下獲通過,足球博彩正式合法化。
現時香港的狀況與2003年的社會面貌有極大的分別,完善選舉制度後的立法會與政府的關係良好,政府推動政策的阻力已大大減小。賭風蔓延雖然令不少賭徒和他們的家庭受到傷害,但不少團體和機構都因接受馬會的資助而選擇沉默,也有人反過來支持籃球博彩合法化。
政府心意已決,在立法會議員和馬會積極配合下,通過籃球博彩合法化或許只是時間問題,公眾諮詢都只是程序的一部份。但該作的事仍需作,明光社堅決反對政府以打擊非法賭博活動為藉口,罔顧此舉對市民、青少年價值觀的長遠影響,帶頭鼓勵市民參與籃球賭博活動。
明光社呼籲所有關心香港青少年和家庭的人士,以一人一信方式向政府表達意見,要求政府擱置將籃球賭博合法化的計劃,遏止賭風蔓延。
一人一信 守護香港年輕一代
政府就規範籃球博彩活動推出的公眾諮詢已經火速完結,但市民仍可以表達對增設籃球博彩項目的憂慮,要求政府擱置有關工作,守護年輕人免受賭風侵擾。歡迎到本社網頁或點按以下連結,下載反對此政策的信件樣本,並將信件電郵給政府,為阻止賭風蔓延出一分力。
下載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