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是為了阻止極權的出現
近日不少香港人都十分留意有關選舉的新聞,雖然這些選舉都與我們無關,而是有關英國和法國的國會選舉,以及美國總統選舉前哨戰。西方民主國家的國會和國家領導人的選舉有幾點最值得欣賞,包括,第一,成年的公民人人有份參與,反映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一個人的出身和背景如何,在選舉制度之內都有同樣份量的一票,毋須篩選、難以操控,人人都有權按自己的意願選擇最能夠代表自己想法的候選人,「有得揀先至係老闆」,若果只有選舉的形式,而很多有意參選的在野或異見人士都會被不合理地篩走的話,這根本就不是公平公開公正的選舉,而是鳥籠式的民主,只供觀賞,並無實效。
第二,選舉是政權和平移交的重要基石,無論是兩黨、甚至多黨的輪替,以至最高領導人的轉換都是可以在短時間內、甚至一夜之間出現而國家不會陷入危機的,當然,這樣的選舉能否確保可以找到最出色的領袖?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大家只要看英國在八年之間換了六個首相便可見一斑,而近期美國總統選舉的電視辯論,大家更可以看到何謂信口雌黃和反應遲鈍,有人比喻為真小人與偽君子的對決,對於不少選民來說,猶如可能要在爛橙和爛蘋果之間作出無奈的選擇,不過,最好的消息應該是無論誰當選也不可能完全漠視民意,因為,選民下次可以用選票懲罰不合心意的政黨和最高領導人,民主制度最重要的不是保證選出最佳的人選帶領國家,而是確保連最高領導人都不能凌駕制度,就算選出一個別有用心的壞人,也不能為所欲為地做壞事,有甚麼比領導人的權力不受合理約制更危害一個組織或國家的安全呢?
第三,民主制度讓市民大眾有真正的歸屬感,要為自己所在的地區或國家負起應有的責任,無論是學校也好、社會團體也好、地區和國家也好,當大家有份投票選出領導人的時候,就有責任監察當選的人是否有真正履行競選時候的承諾,以及選出之後要經常向選民交代工作的成效,並且建立途徑接觸選民和聆聽他們的意見。無論真心或是假意,選舉總要令參選的人謙卑,要親近選民、請求選民支持而不是高高在上,以為自己是精英中的精英、貴族中的貴族,因此,當選後若無法履行承諾,或者當初只是信口開河,也要好聲好氣和選民解釋,到臨近競選連任的時候,也要再做一場好戲。我們不是上帝,無法看透一個人的內心,惟有透過制度去迫使候選人盡力去履行承諾,爭取表現,而不是靠權力去打壓批評自己的人,指對方別有用心、醜化政府和主要官員。
第四,民主選舉其實有很多不同的模式,西方民主國家很多也不是直接由一人一票選出國家領導人,有些是透過選擇政黨,再由執政黨推選總理,例如英國;在聯邦制的國家則透過各州得票率最高的政黨全取該州的選舉人票,然後再由得到最多選舉人票的候選人當選總統,制度上可以亦曾經出現過不是全國最高票數而只因選舉人票較多而當選的情況,例如美國。因此民主制度本身亦是很多元的,若只簡單地說一人一票直選才是惟一可行的民主制度並非事實。不過,反過來亦不可以說,只要有選舉的形式便代表真正實行民主制度,若果每名候選人選票的份量差太遠,有些人比其他人在選舉中享有更多特權的話,這不過是虛有其表的「扮民主」選舉,而不符合真正民主制度的基本要求。
當然,我們亦不應認為民主制度是完美的制度,因為民主國家的領袖質素亦十分參差,再加上選舉工程涉及不少支出,令一些大企業、大財團成為一些候選人的重要金主,政治上沒有免費午餐,受人錢財就要替人消災,因此,很多西方國家的重要政策都會受背後金主的影響,一些有才幹但沒有背景,或是沒有被金主看中的政客,根本連參與黨內初選的機會亦未必有。今年美國總統選舉,兩名充滿爭議的高齡人士最有機會出選,可見民主選舉並不一定做到選賢與能,但在制度上可以讓大家踢走不稱職、表現差劣的政治人物、公職人員、甚至最高領導人,在一些聲稱有選舉的地方,有甚麼比起當市民大眾面對不稱職當選人,卻毫無方法令他/她落台更令人沮喪呢?
民主並非能解決所有問題,能夠令人人受惠的完美制度,民主不過是不同制度之中最能阻止政治人物自以為是、甚至為非作歹的制度。正如神學家尼布爾有關民主的格言所講,因為人有行公義的能力使民主成為可能;但人有行不義的傾向使民主成為必須。民主制度讓我們明白制度和人材同樣重要,而良好的制度可以限制擁有絕對權力的人不會因而墮入令人絕對腐化的危機。民主選舉未必能夠選出最佳的人選,但起碼可以選出沒有那麼差的,阻止最差的當選,以及可以運用每個人手中選票,踢走令大眾討厭的領導人,阻止領導人濫用權力、甚至趨向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