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生命倫理 正視社會歪風

社會關懷

新任總幹事感言

蔡志森
明光社總幹事
30/11/1999

當了十年公務員,做的是自己喜歡的工作──電台記者兼新聞節目主持。既不用在經濟不景時為生活憂慮,亦有不少時間在工餘時間事奉(因每星期有兩天假期,每年四十日大假),但還是選擇告別香港電台(一個公信力十分高,可以驕傲地告訴別人而不用面紅的傳媒機構),轉往奉獻收入仍未穩定的新興志願團體──明光社,為的就是忍無可忍!

「疫」境中的非典型社關

蔡志森
明光社總幹事
14/05/2003

非典型肺炎已經改變了香港人的生活模式;打亂了我們無數的計劃;更嚴重的是不少人常常活在憂慮和恐慌之中。由疫情初現,到其後政府的種種回應,包括戴口罩、全面停課、家居隔離、大灑金錢救市及援助死者家屬等等,強勢傳媒幾乎主導著大部份的社會議題,弱勢政府只能被牽著鼻子走!傳媒在監督政府、提供資訊之餘,也強烈影響著大家的情緒。

從「通識」、「教育」看「工作影子計劃」

蘇恒泰
明光社項目主任(賭博監察)
19/10/2005

筆者作為在香港接受教育的一份子,感到香港的教育模式太側重專科知識的訓練,令學生對身邊的人和事缺乏關心。其實大學一年級的課程與高級程度會考的範圍有很多重疊的地方,因此高中專科課程確實有被簡化的必要,以換取空間擴闊學生的視野,讓他們更加關心身邊的人和事。
 

建立公民社會,重視生命教育

蔡志森
明光社總幹事
15/01/2005

過去兩年是香港發展公民社會的重要里程碑,市民大眾以行動證明了他們不是三分鐘熱度的,繼03年的七一遊行和保護維港行動,04年的七一遊行和反對拆卸紅灣半島一樣聲勢浩大,此外,一些專業人士所發起的維護本港核心價值聯署,亦引起不少的討論,公民力量已成為政府和大財團作決定時不能忽視的因素,問題是公民社會的核心價值是甚麼呢?公民力量除了在政治和民生議題外,在一些對社會和下一代價值觀影響深遠的議題上又應

《奇異恩典》看香港教會的社關工作

傅丹梅
明光社助理總幹事
27/10/2007

十月初有機會看到即將上映的電影《奇異恩典》,今年是馬禮遜來華200周年,亦是英國廢除奴隸買賣200周年,在這個特別時刻,欣賞這套電影,來得特別有意思。這齣電影雖然沒有強勁的卡士,但卻能激勵人心,令人對生命充滿盼望及熱誠,更能激發人內心深處那份久違了的惻隱之心。

天水圍悲劇話香港

馮國強
牧養主任
19/10/2007

「檀島灘岸,點點燐光,豈能及漁燈在彼邦?」──少見的港式懷鄉歌曲;訴說著一個窮乏但迷人的年代。這幾只求一餐温飽的逃難年代;公共房屋內孩子交託彼此照顧、山寨廠內工友互換悲喜、涼茶舖內街坊的歡愉和「麗的呼聲」更永不寂莫—獅子山下,這是一個艱難卻有情的年代。
 

基督教的關社情

傅丹梅
明光社助理總幹事
25/05/2007

基督教的核心價值是愛,我們如何能將這份愛傳遞到社會?以前,當宣教士來到香港傳教,他們透過派奶粉、辦學、提供醫療及社會服務將主的愛實實在在地表現出來。今天,這些服務大部份都有政府負責或資助,教會在這方面的重要性逐漸減少,那麼,教會及信徒是否有其他更有效的渠道去彰顯基督的愛呢?
 

社工與獨立思考

梁林天慧 | 筆錄:余志瑩
中文大學社工系兼任講師、基督教靈實協會家庭服務顧問 | 明光社項目主任(出版)
13/07/2004

 

市場導向削弱內部士氣

隨著政府「整筆過撥款」及停止對社福機構資助的行動,令機構資金漸見緊絀。政府批核社會服務資源時又以市場價值作考慮,同類服務間出現惡性競爭,各機構變為競爭對手。機構以苛刻的條件僱用短期合約員工,削弱了整體士氣。

門外「看」社工

蔡志森
明光社總幹事
13/07/2004

專業=中立?
中立=服務對象為先?

專業究竟是甚麼?當聽到某些大律師千方百計找著程序上的一些錯誤,令法庭放走一個明明證據確鑿的犯人,大律師卻以這是遊戲規則而表現得心安理得,甚至沾沾自喜,心裏總感到慼慼然!當然,在能力上自己沒有當大律師的條件,但在心理上,自己亦不能接受法律為成為了不是伸張正義,而只是鬥智鬥力(財力)的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