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墮」得快,邊位好世界?
以「墮胎」為主題的電影成為近期新貴,娛樂以外,亦有不少訊息傳遞,需要解構、分析,方可與導演、編劇平衡對話,避免觀眾、讀者一面倒接受,筆者今回選取了三齣電影為例,望收拋磚引玉之效,豐富對這個議題的討論。
以「墮胎」為主題的電影成為近期新貴,娛樂以外,亦有不少訊息傳遞,需要解構、分析,方可與導演、編劇平衡對話,避免觀眾、讀者一面倒接受,筆者今回選取了三齣電影為例,望收拋磚引玉之效,豐富對這個議題的討論。
《投名狀》(下稱《投》)可算為本地的電影工業打了一支強心針,反應叫好又叫座,不少觀眾對箇中圍城、大戰場景留下深刻印象,功力可比擬好萊塢製作。
據導演陳可辛的訪問解說,戲中舖設的大型場面只是一個平台,吸引觀眾踏上,就著劇情進行關於人性主題的討論。比諸舊作《刺馬》以男女感情作為兄弟反目的唯一緣由,《投》加入了大我小我孰重孰輕的價值討論。
《密陽》、《奇異恩典》10月份在港上映,而後者更成為不少機構推動信徒社會關懷的「好幫手」,意味著商業與信仰其實可以並存不悖,市場對信仰命題一直有著需求,特別當人生遇上三岔口或工作失去意義時,心裡會不其然高呼「活著為何?」。
打war-game不覺在港已流行了好一段的時間,不是公司用來訓練同事間的團體精神,就是青少年的其中一項消遣活動,不過近年對此活動的熱忱似有退卻之勢,或許與網上遊戲的興起扯上關係,除了像真度高、場景和武器百變外,三五知己更可在舒適的環境空間,來個「元神出竅」,聯群化身成反恐精英挑戰各地「英雄豪傑」,過程縱有傷亡,卻沒有悲哀哭號,皆因一切只是虛擬,你我可在遊戲中經歷無限復活,在這場沒有痛苦的惡鬥
你有否試過在一個空閒的下午,在戲院門外流連,尋覓一齣「秀色可餐」的電影,看著張貼的劇照和影評,卻找不著,留下空空感觸,悄悄無奈溜走呢?
一齣日本電影《禮儀師之奏鳴曲》,讓港人對「生死」多了幾分思量。明光社電影小組趁三週年之際,除了邀得從心會社主席吳思源先生出席電影欣賞會外,也在七月下旬邀得九龍殯儀館董事總經理程廣寧博士及遺體化妝師楊佩佩女士,進行一次實地的殯儀館考察活動。
《一百萬零一夜Slumdog Millionaire》(下稱《一》)是齣低成本高回報的電影,無論獎項、票房一致獲得佳績,讓觀眾在光影中親睹印度貧窮一面,引發善心人士解囊施以援手,這足以見證影像在動員社會族群改善不平、不公的正面能量。
最近經朋友介紹,看了在2003年底上演的電影《忘不了》。該片由爾冬陞執導,張柏芝(飾小慧)、劉青雲(飾大輝)和古天樂(飾阿文)主演,內容圍繞一名少婦喪偶後的遭遇。雖然這類題材並不罕見,惟該片以基層小人物為背景,表達既平實真摯,且富人情味,很有香港Feel。而串連整個劇情的,是香港人熟識的小巴,故此又可說是一個小巴情意結的故事。
香港人實在逼切需要接受有關死亡的再教育,死無葬身之地固然令人頭痛,而對死亡不恰當的反應,對別人和自己都會帶來不必要的影響,甚至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