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生命倫理 正視社會歪風

電影

教育主場上的自由搏擊

文麗兒
明光社項目主任 (性教育)
21/11/2013

明光社於2013年10月4日舉辦了本年度第三次性教育教師訓練,題為「電影中的性教育課」,邀請了身兼影評人、紀錄片導演及價值教育導師的陳龍超(Samuel)擔任講者。是次約有三十多位老師及青少年工作者參加,透過課程探討如何利用電影媒體進行價值教育。
 

大眾文化與倫理系列 ── 電影

舉辦日期: 
31/01/2013

一提起道德、倫理價值觀,有不少人想到的可能只是某些人的高言偉論,又或是某些哲學家艱澀難明的理論,似乎與一般人的生活無關,甚至是不合時宜的東西。
 
其實,道德、價值觀並非形而上的學問,也沒有與一般人的生活脫節。事實上,大眾日常所接觸、社會上流行的事物,如電影、歌曲、youtube片段、動漫、小說、電視劇及衣食住行,它們都反映了某方面的價值觀和文化特質。究竟這些事物所反映的價值觀是甚麼?作為基督徒,面對流行文化,是否只是一味抗拒?還是可以從中明白現今社會的價值觀?又或是透過它們引發倫理討論,從而提高自己對流行文化的鑒賞力及分析能力。
 

V,喻意著一個階段的結束

陳龍超
明光社電影小組組長
20/11/2011

10月份在電影小組推出《V煞V for Vendetta》,背後原因是世界各地社運轉趨熾熱,「佔領華爾街」掀起全球不同國家陸續響應,而《V煞》面具亦成為社運的一個重要符號(symbol),它指向是怎麼樣的意義(meaning)呢?各自表述也需從文本(text)起步,閱讀電影《V煞》自然是分析的開始。
 

唔講你知 你會否心思思?

奇蓮鼓積
電影小組組員
18/09/2011

夏天,自然會想起陽光與海灘,本想藉著欣賞一套充滿笑料的法國度假式電影《謊心愛漫遊》(Little White Lies)來讓自己輕鬆一下,但原來惹笑的場景是帶我們探討一個沉重的話題:在看來深厚的友情間,常隱藏一些不能讓對方知道的小秘密,教人好好反思自己是如何對待身邊的好友!

電影理應是一場人性的紀錄

——電影小組五週年隨想
陳龍超 
電影小組組長
17/07/2011

筆者跟電影小組在一起五年了,還是先跟讀者們打聲招呼︰「你安好嗎?還在跟好萊塢的口味團轉嗎?」
 
3D電影自《阿凡達》的勝利成了電影院的救星,也給觀眾一個理由去放棄等候片刻而租買藍光碟,特效營造的立體感合理地讓劇本素質退居二線,觀眾期望只是追逐無止境的爆破。友人問:「《變形》適合小孩看嗎?」筆者在Facebook內的回應是︰「No La」你的意見又是怎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