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索引標籤
回應6月16日立法會公聽會:諮詢徒具形式,浪費公眾時間
敬啟者:
作為關注香港社會賭風及青少年問題的團體,我們懷著滿腔熱誠出席6月16日的立法會民政事務委員會會議,希望向立法會及政府官員表達意見,結果卻十分失望。
以弱勢為包裝的新霸權主義
一間書店因為拒絕擺放由同志團體印製的免費小冊子(內容包括描述一名女同性戀者如何引誘中一女同學發生性行為,事後並且十分享受其感覺),結果招徠一批同志團體登門抗議,更有立法會議員公開批評有關書店的負責人無知、歧視,認為有需要訂定性傾向歧視條例,保障不同性傾向人士表達意見的機會。[1]
對 「性傾向歧視條例」 的反思
民政事務局將於四月就市民對同性戀的看法,諮詢市民的意見,若有超過半數支持,政府便會考慮以立法手段特別保護同性戀者,強制市民必須認同同性戀是正常及必須尊重的行為,甚至要在教育指引中強制老師必須如此教導學生;禁止僱主因信仰或道德觀念的緣故拒絕聘用同性戀者;禁止一些人因良心和信仰的緣故批評同性戀行為等等!並會處分違反有關法例的人士。
建立公民社會,重視生命教育
過去兩年是香港發展公民社會的重要里程碑,市民大眾以行動證明了他們不是三分鐘熱度的,繼03年的七一遊行和保護維港行動,04年的七一遊行和反對拆卸紅灣半島一樣聲勢浩大,此外,一些專業人士所發起的維護本港核心價值聯署,亦引起不少的討論,公民力量已成為政府和大財團作決定時不能忽視的因素,問題是公民社會的核心價值是甚麼呢?公民力量除了在政治和民生議題外,在一些對社會和下一代價值觀影響深遠的議題上又應
認識、關懷、謹守
對於同性戀的問題,過去二十多年經歷了很大的變化,由大家認為是不正常、道德上不接納的性行為,逐步轉化為一些人聲稱的天生正常性傾向。傳媒對同性戀者的描繪,由陰陽怪氣、濫交不忠,轉變為充滿藝術細胞、愛情專一,甚至可成為異性戀者軍師的粉紅救兵!
「教」在賭風蔓延時
在馬會以商業運作模式的推動下,賭波已成了年青一代的賭博入門課程。賭博會有負面影響相信沒有人會反對,可是,一直以來,政府及教育機構並沒有認真研究賭博對個人、家庭和社會帶來的影響,更遑論提供有關賭博的防治教育和治療。
門外「看」社工
專業=中立?
中立=服務對象為先?
專業究竟是甚麼?當聽到某些大律師千方百計找著程序上的一些錯誤,令法庭放走一個明明證據確鑿的犯人,大律師卻以這是遊戲規則而表現得心安理得,甚至沾沾自喜,心裏總感到慼慼然!當然,在能力上自己沒有當大律師的條件,但在心理上,自己亦不能接受法律為成為了不是伸張正義,而只是鬥智鬥力(財力)的遊戲!
暴力不是校園的專利色情卻是媒介的暴利
「校園暴力」雄據在傳媒關注事件榜上幾近一個月,是即食麵新聞報導文化下的一個異數,但與過往眾多的事件一樣,傳媒的關注仍停留在一些表面的現象,沒有興趣深入探討青少年暴力文化的成因,更沒有興趣剖析傳媒暴力文化與校園暴力事件之間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