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索引標籤
一念間
《一念間》於本年6月出版,於剛完結的書展獲得好評,它是一部深入探討自傷與自殺現象的心理學著作,由方婷、黃麒錄、郭倩衡、黃家盈、余鎮洋五位香港心理學會註冊輔導心理學家共同撰寫。
身體自主權不可侵
18歲無業青年P.M.S.趁著9歲同父異母的妹妹入睡,脫去雙方下身衣物,以勃起陽具摩擦妹妹臀部並捏其胸部。母親回家發現異常,質問後揭發事件,翌日帶被告自首。被告承認因「一時性衝動」犯案。法官形容此為家庭悲劇,考慮被告年少、事件屬一次性、無插入性行為且不涉暴力,判其入教導所,冀助改過自新。
告別抑鬱症,先接納自己
對香港人來說,憂鬱並不是一個陌生的名詞,抑鬱症亦是廣為人知的情緒病。香港心理衞生會在2024年發佈的「全港抗抑鬱 測試大行動」問卷調查結果,對比2012年、2014年、2016年、2018和2020年舉行的相同調查,發現「受訪者的總體抑鬱指數持續增加」,而這次的抑鬱指數是六次調查中最令人擔心的一次。
同性伴侶毋須登記只須授權
「神照著自己的形象創造了人,照著神的形象,他創造了他們,男和女,他都創造了。神就賜福給他們,神對他們說:『要繁衍、增多,遍滿大地,主宰大地;也要統管海裡的魚、天空的飛鳥和一切在地上活動的野獸。』」(創世記1:27-28)
我們愛因為神先愛我們
頌欣和仁傑結婚四年,一直很相愛,直到孩子出生後,妻子的專注力全放在孩子身上,仁傑覺得妻子不像以前那麼愛他,加上妻子外出工作,工作上有很多接觸異性的機會,這讓他更加不安,經常要求妻子陪伴自己,以表示重視及愛他。妻子因爲工作壓力,照顧孩子已經身心俱疲,期望丈夫可以體諒及幫助她,分擔一些家務,而不是要她好像照顧孩子般照顧他的情緒。
人工智慧時代下的科技階級分化:《時間機器》的現代迴響
隨著人工智慧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發展,一種新的不對稱正在人類社會逐漸浮現,那就是科技階級分化(technological stratification),這是指科技不再是全民賦能的工具,反而把社會劃分成被動的消費者與主動的掌控者。令人驚訝的是,這種現象早在一百多年前就被富有遠見的英國作家赫伯特.喬治.威爾斯(H. G.
教會衝突的處理與重建
無論是在教會或機構事奉,都有可能遇到人與人之間衝突的情況,這是無可避免的。而在基督裡,與人和好是必須的。《教會衝突的處理與重建》給在事奉路上感到無力的同工一點亮光,值得推薦閱讀。
移風易俗的同性戀運動
《移風易俗的同性戀運動——當前宗教及言論自由所面對的最大挑戰》是一本有關同性戀運動如何改變美國民風的翻譯作品,初版面世已有16年,回望香港過去近二十年的轉變,只覺得似曾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