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生命倫理 正視社會歪風

心理學

冰山背後的反派故事

呂英華
明光社項目主任(流行文化)
16/09/2024

不知道大家心目中最深刻的反派是來自哪一套電影、電視劇、動畫或漫畫呢?這個角色又有甚麼吸引你呢?是演得淋漓盡致、壞到極點的大壞蛋?還是令你有所感動的人物?今天的時代的確不一樣,在很多時候,誰邪惡誰正義都未必是清晰的,不再是以前的正邪二元分立。

盡信專家不如無專家?

余創豪
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Arizona State University)教育心理學博士,專門於心理測量與統計學,亦是同校哲學博士,專門於科學哲學與歷史,現在是美國阿蘇薩太平洋大學(Azusa Pacific University)應用行為科學與數據科學教授。
09/02/2023

不少朋友曾經對筆者說:「我不知道自己是否能夠信任專家,許多專家的研究結果可能今是而昨非, 令人無所適從。」我完全明白這種不安情緒,筆者的研究範疇是心理學,在以下我會討論一些前後矛盾的心理學發現。

死,可以是一個「完美句號」?

活動花絮
吳思源先生
分享嘉賓:吳思源先生 (愛百合牧養總監及完美句號基金執行董事) | 整理:馬迅榮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研究員)
09/09/2019

提到死亡,中國人或許總會有所忌諱,因為不想面對死亡帶來的不安和恐懼,但如果能為人生寫上一個美麗的句號,用回家的心態看死亡,其實它並可怕。研究中心在「2019生命倫理對談:吾.工.道」請來愛百合牧養總監及完美句號基金執行董事吳思源先生,在7月23日帶領參加者思考死亡,及如何與親人走人生最後一程。

《玩轉腦朋友》/《頭腦特工隊》

雷競業博士
中國神學研究院神學科副教授
23/09/2015

今天的流行電影,是科幻和超級英雄的世界,片中的主角往往有很獨特的性格,面對一些常人不會遇到的情況,也不能帶出一般的人情世故所面對的選擇,嚴格來說是「不近人情」的故事。反而近年荷里活的卡通電影,往往能脫離傳統的「好人、壞人」的陳規,能深刻地道出人情世故的精妙。

如何與面對逆境的青少年同行

舉辦日期: 
22/04/2016
當家庭、學業、友情及對將來就業前景等重重的壓力走過來的時候,如何成為青少年的同行者,身為家長、老師、友伴,如何從種種的跡象中,察覺青少年的需要及情緒的變化,以致能夠成為他們的同行者,陪伴他們走過逆境,我們邀請了臨床心理學家葛琳卡博士,與參加者分享青少年的情緒變化,及早察覺及辨認情緒背後可能出現自殘及自殺危機,盼望能夠透過認識,學習成為同行者,陪伴青少年走出困擾,活得精彩。
 
日期:2016年4月22日(五)
時間:晚上7:00-9:30

逆境真會讓人更愛上帝?

信仰的社會學及心理學研究
陳永浩博士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研究主任
26/01/2010

作為教牧同工,或是關心教會的弟兄姊妹,其實你是怎樣「知道」教會情況的呢?原來,我們只是靠觀察或知道相熟肢體的情況,就概括成教會現時的狀況。推而廣之,信徒的靈命成長,除了聖靈工作,尚有甚麼社會及心理因素?非基督徒歸信或信徒離開教會前,除了有感動之外,還有跡可尋嗎?逆境如何幫助信徒們成長?年紀越長,愛主越深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