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生命倫理 正視社會歪風

文字版 (燭光網絡 78期)

廣告「誤導學」

燭光網絡 78期 (p.18)
15/05/2011

日本發生大地震,本港家長擔心日本嬰兒奶粉受幅射污染,紛紛排隊搶購,可見父母對奶粉的重視。奶粉商覬準家長的心理,以致經常在廣告中,把奶粉描述到比母乳有更多特殊成分,並能提供抵抗力,能讓孩子更健康成長。

不過,根據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早前公佈的一項有關幼兒奶粉添加成分的分析報告指出,奶粉製造商所標榜的「賣點」並非百分百可信,包括稱成分能提升幼兒的發展能力(聲稱DHA、磷脂等成分可「有助腦部及視力發展」)、增強免疫力(聲稱β-glucan的酵素可增強幼兒免疫力)、令腸道暢通(宣傳水溶性膳食纖維的奶粉有助幼兒通便)等,主要是因為當中缺乏嚴謹的大型隨機對照臨床數據,來證實這些特殊成分是真的有效

更甚的是,許多奶粉廣告不斷地以誇大及誤導的手法作宣傳,例如有奶粉強調加添了PHD,能提升兒童腦部發展。惟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則表示,所謂PHD,乃奶粉廠商自創的,他們把成分學名磷脂亂改成PHD,可能是想令家長聯想成博士的英文PHD,以加強宣傳效果,誤導消費者。2

「走出埃及」App被刪除

燭光網絡 78期 (p.18)
15/05/2011

現今流動電話的功能已不止是話音通訊那麼簡單,智能手機配合流動數據服務,使用者能隨時隨地上網接收資訊,到社交網站分享生活逸事等;使用者亦能為智能手機下載不同的應用程式(App),增加手機的功能。與此同時,不論個人或團體都可自行編寫應用程式,並放在網上讓使用者自行下載。除了遊戲外,不少機構都透過應用程式向外界發佈資訊或作宣傳效用。
 

「消費」雞蛋仔伯伯

燭光網絡 78期 (p.19)
15/05/2011

今年4月,有一宗「雞蛋仔伯伯」事件。當時有人「揭發」食環署職員「選擇性執法」,一個月內多次拘捕「雞蛋仔伯伯」,充公其生財公具。輿論視之為打壓低下階層,助長貧富懸殊,漠視本土經濟,消滅街頭巿井文化。
 
豈料事情急轉直下,數天後突然有報章報道,有消息人士稱原來「雞蛋仔伯伯」是綜援人士。於是群情360度急轉,故事即時被打散得無影無蹤,甚至有人改口質疑伯伯領綜援做生意,是否要沒收其綜援;至於之前那個被塑造成自力更生、獨力養活一家五口的伯伯,其感人事跡也頓時失去光彩,而原本聲稱要在法庭上抗辯的他,也立時改口認罪,以求低調處理,重拾「飯碗」。[1]
 
傳媒炒作幾天,事情最終不了了之,沒有人同情、可憐,甚至之前為伯伯搞的甚麼團購、聲援活動,一切都淪為雷聲大雨點小的炒作。這令人不禁問,我們的關社心態是甚麼?
 

馬會「警告字眼」又矇又小

燭光網絡 78期 (p.19)
15/05/2011

隨著球季接近尾聲,加上六合彩的彩池因著之前加價而上升,吸引力大增,馬會近月於是以不同力度推出各種宣傳,當中又以文字傳媒的宣傳攻勢最厲害。馬會最近便不惜工本,多次在免費報章買下半頁版面賣廣告,宣傳其不同的投注方法。但最令人不滿的是,馬會竟然把用來保護青少年的警告字句的字體,縮小得只有約兩毫米,不用放大鏡根本是難以看得見的,這情況令人關注。[1]
 
香港政府一方面強調其賭博政策是「不鼓勵賭博」,但另一方面,卻從來不監管不論是馬會,抑或是其他海外博彩機構的廣告。如果我們參考90年代香煙廣告的準則,當時政府是要求煙草商有關的警告字眼,最少要佔整個廣告的五份之一,顯然,今天馬會的廣告是不合格的。試問這些所謂警告字眼,字體又小又密,再加上一個灰色的網底,又怎能收阻嚇青少年賭博之效呢?
 
為此,我們要求博獎會盡快將博彩廣告的警告字句,無論是字體的大小、內容、所佔廣告的比例作統一處理,並規定要放在當眼位置,以收應有的警告之效
 

新聞「娛樂化」是必走之路?

燭光網絡 78期 (p.20)
15/05/2011

如果朝早起來,一按著電視就有一個非一般的早晨節目,以誇張抵死、娛樂味十足的手法,來代替你過往每天看到傳統正經的早晨新聞及天氣報道,你會不會感到特別「醒神」?
 
美國電影《晨早兜巴星》(Morning Glory)是一個輕鬆有趣的故事,講述一個被炒的電視節目製作人碧琪(麗素麥雅當絲飾)接受挑戰,為另一家電視台的早晨節目《晨光第一笑》執導,希望能挽救其收視。臨危受命的碧琪,不單止要面對原來節目「大姐大」主持人歌蓮(戴安姬頓飾)的挑剔,更要面對新聘請回來的過氣資深新聞主播米克(夏里遜福飾),以及他不能放下的「傳媒專業操守」,認真頭痛。

在挑戰重重之中,碧琪最終找到方法營救收視,就是每朝不再播放沉悶的新聞報道,改以大膽前衛,令人意想不到的瘋狂、核突,甚至「糟質」主持人的專題來吸引觀眾。由於新鮮感十足,令節目收視節節上升,但主播米克實在看不過眼,終在節目展現其新聞工作者的專業,令人眼前一亮!

別以為故事就此完結,結果仍是米克被碧琪打動,願意放下自己一貫專業的「老樣子」,接受該節目的風格,成為一個「專業主持」。結局當然是皆大歡喜,節目收視因著娛樂性高而颷升,各人都歡歡喜喜,主角們都彷彿找到新方向……

80後社關人 與弱勢同行

燭光網絡 78期 (p.21)
15/05/2011

新世代社關人常遭質疑,說他們做秀,搞肢體政治,空有眩目的示威畫面,卻欠缺扎實的政策研究。不過,80後的光譜十分之闊,我們雖然未必有完全一致的領受和策略,但有相同的信仰,亦活在同一個香港,更多的溝通和了解,是十分必要的。
 
職工盟組織幹事何偉航,典型的80後,是「七.一」新力量,由被捧為民主新一代到被標籤為暴力抗爭80後,他在信仰、工運、理想和生活所編織的人生路上,步步為營,但仍堅定地說:「我要做弱勢的同行者。」
 
何偉航的社關路,走得很自然的。2004年預科畢業那年,參加了七一遊行,之後又透過基督徒學生團契(FES)參與世貿(WTO)示威,了解全球化對基層的剝削。完成副學士課程後,2006年升讀大學,加入中大團契,做團長,搞社關查經,推動同學關社。
 
2008年畢業,何偉航幸運地在教育局找到一份工作,薪優糧準,工作定時,人事簡單,但他就是不喜歡,去了反高鐵。「當時大會呼籲參加者為社會請半天假,出來立法會撐。我覺得唔可以缺席,整咗張橫額,約埋幾個舊同學一齊去了。」
 

同志運動的粗暴手法

燭光網絡 78期 (p.24)
15/05/2011

2011年4月15日,對明光社同工來說,是一個心情複雜的日子。當日,我們一方面懷著興奮的心情,正式展開本社今年度重點推行的一系列性教育教師訓練課程;但與此同時,我們亦為到當日有多個同志團體的成員,以粗暴的手法硬闖本社辦公室進行滋擾而感到非常遺憾!

以下為當日同志團體上門衝擊的照片,透過下列第一手資料,公眾人士可全面了解事件的經過和真相。

同志團體衝擊事件簿

4月15日下午2時許,約8-9名同志團體成員,手持揚聲器及大型花牌,進入本社位於荔枝角億京廣場的大廈內。雖然大廈保安人員多番勸喻他們離開,但一干人等並未理會,並在大堂與保安人員發生衝突,繼而強行上樓。

同志團體成員成功抵達本社的辦公室門口,起初他們向我們的職員表示只會在門口表達意見,並承諾不會阻礙上課的老師出入。豈料話音未落,他們便趁同工忙於處理其他事情之際,出爾反爾闖進了本社的辦公室。

大廈保安人員及本社職員雖企圖阻止,但並不成功,一干人等更想進一步闖入我們正準備舉辦課程的課室。他們擠擁在進入課室前的一段狹窄走廊內,不斷推撞,又拍打及企圖拉開課室的玻璃大門,製造混亂。

裝備教師 推性教育課程

燭光網絡 78期 (p.27)
15/05/2011

為幫助學校推行生理與倫理並重的性教育課程,明光社將於本年展開一系列的性教育教師訓練,而系列一之「青少年的性與愛」亦已於4月15日舉行。當日由觸動輔導中心性治療及家庭治療總監程翠雲女士和本港精神科醫生康貴華醫生擔任主講嘉賓。出席者大部份為中學教師、學校社工、家長、學生輔導員及教牧同工等,場面熱鬧,約有60人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