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生命倫理 正視社會歪風

文字版 (燭光網絡 164期)

要為正邪定分界

燭光網絡 164期 (p.3)
25/09/2025

「難為正邪定分界」是一首歷久不衰的流行曲,因為它道出了許多人在觀察世情時都見到的現象,世上既有不少偽君子,但同時亦見到不少挺身仗義的屠狗輩,有時,是非黑白真的不容易分辨,不過,不容易分辨不應成為我們放棄去分辨的藉口,因為我們雖然無法真正看透人的內心,但神亦給予我們足以判別明顯是假或明顯是錯的智慧,人的大腦不是可有可無的創造物。

當國王明明是裸體,但人人怯於權勢或群眾壓力而指鹿為馬,讚賞他的新衣時,其實我們心裡仍然很清楚他是裸體的,正如一個自認是女兒身的男子進入女廁,大家都很清楚知道他是男的,就算不吃人間煙火的法官怎樣說都無法改變其真實的生理狀況。又正如當高官說同性伴侶登記不等如承認海外註冊的同性婚姻的時候,我們的基本邏輯訓練都告訴我們,他們要登記的先決條件就是要在海外註冊同性婚姻,當兩者有密切關係的時候,請不要用權力粗暴地強逼我們承認兩者無關。

Deepfake的陰暗面:詐騙與色情

燭光網絡 164期 (p.4)
25/09/2025

人工智能Deepfake(深度偽造技術,下稱:深偽)的發展,能透過深度學習算法合成高度逼真的影像、聲音或影片,讓人難以分辨真偽。然而,技術愈加發展,它愈成為全球網絡詐騙及合成色情圖片的網絡欺凌工具,令更多受害者蒙受巨額損失、心理創傷和社會信任崩潰。

深偽原本被視為創新工具,能夠用於娛樂產業(如:電影特效、遊戲開發)、教育(結合VR技術來重現歷史場景)、娛樂(如:換臉應用程式)等。然而,在網海中卻有不少人濫用它來達到不良目的,如製造虛假新聞、政府宣傳、欺騙和個人騷擾等負面用途。雖然根據報告指出,2024年香港深偽詐騙事件增長比率(194%)比全球的四倍增幅為低,但增幅都接近兩倍。[1] 而2024年詐騙事件增幅最高五大行業的首兩位是交友(265%)及線上媒體(180%);深偽欺詐類型佔今年所有企圖欺詐事件的 7%。[2]

冒充名人專家博取信任

人性的弱點使網絡情騙停不了

燭光網絡 164期 (p.6)
25/09/2025

到處去碰 到處去看 墮入陷阱 方知太糊塗
真心被俘虜 彷彿遭圈套 探索這愛路
你那美態已叫我醉倒

我墮入情網 你卻在網外看 始終不釋放
你笑笑看看我 像是望著獵物 我心已傷
我墮入情網 你卻在網外看 始終不釋放
恨 愛 心中激盪
這陷阱 這陷阱 這陷阱 偏我遇上

譚詠麟這首《愛情陷阱》 唱出多少人的心聲,為什麼那麼多人會跌入愛情陷阱而不能自拔?

近年來,網絡與社交媒體的情騙案件愈趨猖獗,受害者遍及各行各業,甚至包括專業人士,損失金額從數萬元至過億元不等。儘管媒體持續揭露騙徒行騙手法,為什麼仍然有那麼多人受騙?究其原因,正是因為騙徒深諳人性的弱點,並利用這些弱點攻陷人心。

一、渴望被愛,是人性,但也可能成為陷阱

到處都是章魚嗶?

燭光網絡 164期 (p.8)
25/09/2025

《章魚嗶的原罪》(下稱《章魚》)是日本近期數一數二關於嚴肅話題的動畫,由雜誌《少年Jump+》出版,其第一集在全球最大影視評價網站IMDb中獲得9.7/10的分數。若然沒有看過動畫內容,《章魚》的封面以及片頭曲表面看來都是充滿可愛和溫馨的風格,就像是小朋友友好的動漫一樣,但內容並非如此童話式的展現,而是既寫實又沉重,當中牽涉的議題包括:自殺、虐待兒童、欺凌、原生家庭、婚外情等。由於其沉重程度連成人觀看後也會感到窒息,故此並不推薦未成年人觀看。若然是家長,也請不要被其外觀所誤導,讓小朋友觀看。筆者其實並不是一個喜歡看這類「暗黑」類型的動漫,因為它們通常展示出讓人感覺毫無盼望的現實。雖然如此沉重,但劇情的寫實,卻能讓人作出深刻的反思。

好人總是自以為是

故事的開端講述一個就讀小四的主角小靜遇上了來自「Happy星球」的章魚型外星人「章魚嗶」。章魚嗶來地球的目的是為了將快樂傳遍宇宙,之後他拿出各樣法寶希望幫助小靜解除煩惱。不過,所謂的法寶不但不能幫忙,反而讓事情更災難化,因此故事被形容為「暗黑版多啦A夢」。

為自己重整心理界線

燭光網絡 164期 (p.10)
25/09/2025

夜深人靜,接獲好友來電傾訴,你會否強忍著睡意來傾聽?當情人做超越界線的身體接觸時,你會否默默忍受?家人提出不合理要求時,你會否嚥下委屈來答應?這些看似微小的時刻,顯示著心理界線的無聲崩解,令人感到身心不適。[1]

心理界線是守護個人精神領域的無形屏障,清晰區分「自我」與「他人」。它標示著我們在心理、情感與精力上的合理承受範圍。健康的界線維繫著人際關係的清晰與平衡。一旦遭越界,那種強烈的被侵犯感,如同胸口遭受重擊,令人感到壓抑和窒息。這道界線雖不可見,卻真實存在於「勉強同意」時的心跳加速、「被迫接受」時的胸悶不適。 

跨宗派機構合一服事 遊樂園認識永恆樂園

燭光網絡 164期 (p.12)
25/09/2025

一次跨宗派、機構的暑期聯合服事,成就了合一美好的見證。暑假期間,明光社聯同基督教宣道會恩澳堂、基督教香港信義會福樂堂、綠楊浸信會、基督教香港信義會長沙灣堂、中國基督教播道會恩福堂一起跨地域、跨宗派攜手合作,籌辦了一次社關宣教事工,與基層家庭一起遊樂園。

香港與同性婚姻的距離

燭光網絡 164期 (p.14)
25/09/2025

香港並不承認事實婚姻,但終審法院卻要政府間接承認同性伴侶的事實婚姻。

根據社區法網:「『事實婚姻』即指一對伴侶實際上如夫婦般生活並向外宣稱為夫妻,但雙方未按現行法律規定辦理結婚登記或結婚手續……不會被視為已婚,未能如其他已婚夫婦般擁有作為「配偶」在稅務、退休金、醫療和公共房屋方面的權利。」但過去多年,終審法院卻自相矛盾地,一方面強調香港並沒有憲制責任承認同性婚姻和海外註冊的同性婚姻,另一方面卻逐步將原本只屬異性婚姻享有的權益,逐步給予海外註冊的同性伴侶,並且要求在本港的法律框架之下給予他們一個正式的地位,因此,同性伴侶現時可以享有比法律不承認的異性同居更明確的法律地位和保障。

2018,就女同性戀者SS以工作簽證來港,但入境處不承認她與QT根據英國《2004年民事結合法》的民事結合關係,拒絕QT的受養人簽證而作出的司法覆核,終審法院裁定QT勝訴,成為海外註冊的同性伴侶得到法律承認的第一步。

男女分隔廁所竟違憲

燭光網絡 164期 (p.16)
25/09/2025

男生入男廁,女生入女廁,是幼稚園生都懂的基本常識,但高等法院在本年7月作出一個令人震驚的裁決——公廁「男女分隔」違憲。法院為何會作出一個顛覆常理的判決?我們又是否可以任意進入異性的廁所?

這宗案件源於香港一名跨性別人士K對公廁使用規定的挑戰。K生理性別為女性,性別認同為男性,被診斷患有性別不安症,並在威爾斯醫院的性別認同診所接受治療,包括荷爾蒙治療和真實生活體驗,真實生活體驗要求患者持續以其性別認同的性別身份生活,包括使用性別專用設施,如廁所,以適應社會角色。醫生為K發出俗稱「廁所紙」的醫生證明信,作為其使用男廁的合理辯解。

根據《公廁(行為及舉止)規例》第7及第10條,任何人進入異性的公廁均屬刑事罪行。因為K的身份證標記是女性,如K使用男廁可能面臨檢控。K認為這些條文侵犯其根據《香港人權法案》第14條的私隱權,以及《人權法案》第1及22條和《基本法》第25條的平等權。他於2022年提出司法覆核,並尋求法院對「男性」和「女性」一詞作出補救詮釋,將其擴展至患有性別不安並需進行真實生活體驗的跨性別人士。

同運議程LGBT+ Agenda (2025年9月)

燭光網絡 164期 (p.18)
25/09/2025

美國

為配合特朗普政府的命令,禁止男跨女運動員按自己認同的性別參加運動會,2025年7月21日,美國奧運和殘奧委員會更新了網頁,通知大家有新的安全政策,並與政府及其他體育比賽的團體的做法一致,禁止男跨女參加女子組別。[1]

2025年7月9日,特朗普政府起訴加州,因為根據加州政策,跨性別學生可以根據自己認同的性別選擇運動隊伍。[2]

網騙是泡影、是深淵 -- 《孤注一擲》

燭光網絡 164期 (p.19)
25/09/2025

網騙陰霾籠罩全球,中國犯罪劇情片《孤注一擲》參考了大量網絡賭博和網絡詐騙案例,向世界揭示這條隱匿於高薪誘惑與虛擬博彩背後的罪惡產業鏈,讓人知道網絡騙局是如何被貪婪的操控者編織而成,裡裡外外都是精心策劃,讓人無法自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