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不少人無聊便會想到看免費電視,現在不少人看免費電視便會感到無聊,弱台亞視曾創下零收視的紀錄,而一台獨大的無綫亦被揶揄為是是旦旦。筆者八十年代中期曾在無綫做了四年編劇,當時電視業已開始由創意澎湃的黃金歲月,走向企業化和制度化,電視製作變成流水作業,編劇愈來愈像工業生產線上的車衣女工。當賺取最大利潤成為電視管理層對股東的最重要責任,收視率成為廣告客戶的最重要考慮,再加上一台獨大,創意便成了奢侈品。因為創新就代表冒險,冒險就代表有機會失敗,當沒有人願意承擔失敗的後果,蕭規曹隨,因循苟且便是最佳的護身符,而最保險的製作方針就是追隨大眾口味,拒絕小眾的興趣,因為起碼還會有一批無論提供任何節目皆會留守在螢幕前的忠心擁躉,百足之蟲死而不僵,慣性收視彷彿造就了電視的不死傳說。
文字版 (燭光網絡 97期)
《愛•回家》——典型處境劇中的非典型家庭
無綫一台獨大,在沒有競爭下常被批評橋段了無新意,但觀眾卻仍然邊鬧邊看。事實也並非沒有佳作,如《天與地》可算是偶然遇上的驚喜。近年晚飯時段播放的都是時裝處境喜劇,英文為Situation Comedy,簡稱“Sitcom”。2007-08年放映《同事三分親》和《畢打自己人》,2011年的《誰家灶頭無煙火》都記憶猶新。
處境劇的製作將主要場景設於家庭和辦公室之中,並儘量將人物關係設定得錯綜複雜,幾乎每個角色都能製作出故事線,輪流發展,保持觀眾新鮮感。現播放超過500集,主打溫情的處境劇《愛•回家》,細膩地描述家人微妙的互動,是不錯的伴飯小品。
美味之外——飲食節目的真相
飲食節目過去十多年有不少的轉變,由最初只是源自午間婦女節目的「煮餸環節」,近年發展到到不同地方尋找美食,甚至加入主持及嘉賓,以及引入人物故事等元素,成為整個類型的「典範」。
「煮野食」和「飲食」節目在中外均有不同的變奏,例如外國有兒童的煮食比賽,有專以「靚仔」廚師到世界各地做混合(Fusion)菜作招徠的,亦有不同地方透過飲食介紹國家文化的節目。
從旅遊節目看世界
有學者指出,旅遊是捕捉一刻永恆,之後讓人快快樂樂重投資本主義世界的異化(簡單點說,就是「玩完,返工,再玩」)的過程。[1] 以前到外國旅遊是有錢人的玩意,因此早期的旅遊節目主要是讓沒有能力去旅行的人,透過看電視,亦能了解世界各地的風土人情,所以有《寰宇風情》、《大江南北》和《絲綢之路》等節目。
綜藝節目 娛樂至死方休
我們在免費電視台看到的節目類型都不外乎以下種類:遊戲節目、清談節目及真人SHOW節目。自八十年代開始,無綫的強項就是將外地的綜藝節目改頭換面,包裝成香港通俗文化版,並價廉物美地製作節目,實質就是山寨出品。[1] 然而,同樣的方式,在全球化的社會,已經不合時宜。
財經節目 明分析 實廣告
打開電視節目表,會發現有一些節目總是在平日重重複複地出現。這些並不是重播的電視劇,而是直播的財經節目。只要當日股市開市,觀眾就可以定時看到主持在報道當日指數,以及個別股價的升跌,並配以圖表及專家分析,表現甚具說服力。在這個致力求富的世代,他們的分析及「貼士」實在讓一眾股民引頸以待。已有數十年在保險理財界工作的吳澤偉先生(David)已甚少看這類節目,理由十分簡單,「因為分析並不客觀。」他更認為這類節目是另類植入式廣告,旨在吸引觀眾隨便投資。
娛樂資訊節目 專業持平不可少
晚上電視有一種比較特別的節目,他們題材涉獵廣泛,由新聞時事、娛樂及電視節目推介一應俱全,它們統稱為娛樂資訊節目。這類節目由九十年代開始興起,曾一時成為觀眾熱捧節目但到現在卻不斷受批評,究竟觀眾為何如此「轉軚」?讓我們一起「睇真D」。
新聞資訊節目往往予人沉悶的印象,由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電視台出現了一些重新包裝資訊的節目,務求將資訊娛樂化。這類節目除了報道娛樂資訊,亦會跟進一些熱門的新聞題材,在當時甚受觀眾歡迎,兩台的代表節目《今日睇真D》及《城市追擊》也鬥得難分難解。
卡通並不只是「兒戲」
「靈感IQ稱得上十分之高超……」耳熟能詳的兒歌,會讓人想起伴隨成長的卡通片集。每個年代都有經典的卡通,這些經典如何影響著你和我,今天的卡通又如何影響著小孩子的成長,讓我們一起探究。
免費電視台每天都播放不同的卡通,你知道自己的子女在看甚麼卡通嗎?你知道這些卡通的內容和背後的意識形態嗎?你知道卡通對子女的影響嗎?作為父母的你們,不要小看卡通的威力。
閱讀正面的訊息
文化旅遊的五顏六色
不少香港人也有一個很獨特的習慣:凡有假期便想著「出去玩」!事實上,每年香港人外遊的人次是驚人的﹗一個關於港人外遊的調查顯示,接近八成受訪者(79%)表示過去 12 個月曾離港外遊,遠高於區域平均數(39%)。
以往大家旅行,著重增廣見聞,旅程要「早機去、晚機返」才物有所值。一大班「鴨仔團」浩浩蕩蕩出發,趕到每個景點,不由分說當然要立此存照,證明到此一遊。結果,往往旅遊過後回來,比平日返工的生活更勞累!時至今天,旅遊文化已有很大改變。現在遊客已不再著重「觀光」式(Sightseeing)遊覽,而是想多花時間觀察,對該地多作了解,追求更多個人體驗(Experience)。看景點也不想只看表面,而要求看到其文化真意(Authenticity):其實這正是近年興起的文化旅遊(Cultural Tourism)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