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生命倫理 正視社會歪風

文字版 (生命倫理雙月刊 22期)

基督徒可以看《金瓶梅》嗎?

生命倫理雙月刊 22期 (p.1)
11/07/2013

基督徒可以看《金瓶梅》嗎?

「基督徒可以看《金瓶梅》嗎?」這是五月份對談中一位參加者的問題。艾阮博士在是次對談(第二及三頁)中從西方小說的源起與發展說起,幫助參加者明白小說的本質,從這個角度來欣賞小說。她也引用了一些例子,說明如何進行信仰的反思,但又不是純粹道德批判。她引用小說家昆德拉的話指出,讀者可以在小說裡的想像空間中找尋「被遺忘的存在」,引起共鳴,甚至觸動生命。

所以,問題不再單單是「基督徒可否看《金瓶梅》?」,而是《金瓶梅》所展示的是怎樣的想像?讀者的生命如何與這想像對話?抑或《金瓶梅》只成為縱慾的工具而矣?艾阮博士提醒參加者,基督徒也要對聖經有充足的認識,並在信仰上有穩健的根基。有參加者回應,高質素的小說有很多,但如何善用有限的時間,閱讀和欣賞有價值的小說,也十分重要。

吳慧華的「愛與寬恕——始於神」(第四頁),從小說《孤星淚》中的主角冉阿讓,反思上帝的愛與寬恕如何改變人,即使在實踐時困難重重;但從另一角度來看,這也算是一種「被遺忘的存在」,給讀者想像的空間,展示愛與寬恕的力量,也鼓勵基督徒,在上帝裡沒有難成的事!
 

小說

生命倫理雙月刊 22期 (p.2)
11/07/2013

大眾文化與倫理對談系列  第三回

 

流行文化可以與信仰對話,小說也不例外。只是,當讀者一開始便帶著倫理道德觀來審判小說的時候,可能永遠都無法欣賞小說,也無法與小說對話。5月30日的晚上,榮獲第三十三屆湯清基督教文藝獎的得主艾阮博士引述了不少西方文學家的說法,為20位朋友打開如何欣賞小說之門,讓大家與小說進行信仰對話之前,先了解何謂小說。

 

了解並欣賞小說本身

小說如電影媒體一樣,有自己的溝通方式,若先學識以電影的術語去欣賞電影會較有趣。同樣,小說有它自己的系統及語言,讀者應以它自己所呈現的方式來欣賞。

愛與寬恕——始於神

生命倫理雙月刊 22期 (p.4)
11/07/2013

《聖法蘭西斯禱文》是一首不少信徒耳熟能詳的詩歌,其中的歌詞相當感人,當中所呈現的情操也非常偉大。但人真的要做到詩歌所言,實在談何容易。先不談「在憎恨之處播下你的愛。在傷痕之處播下你寬恕,在懷疑之處播下信心…… 在絕望之處播下你盼望。在幽暗之處播下你光明,在憂愁之處播下喜樂……」,單是「使我少為自己求,少求受安慰但求安慰人,少求被瞭解但求瞭解人。少求愛但求全心付出愛」已似乎有違人性。

早前一部改編自小說及音樂劇的電影孤星淚(Les Misérables),劇中主要角色冉阿讓(Jean Valjean)可以從一個逃犯轉變為一個主動幫助弱勢社群及考慮工人生計的市長;並且他是一個勇於承擔責任的人,以行動彌補自己過錯。此外,他更拼死拯救養女的心上人;甚至體諒及釋放一直追捕他的警員。這一切都不是偶然的,而是在於他在最無助及絕望的時候,遇見了一位重要人物──一個願意無條件接納他的主教。他不但為冉阿讓提供食宿,更寬恕他偷竊之罪。透過這位主教,冉阿讓經歷了神的愛及寬恕,讓他明白神在他身上,有更高的計劃,以致他可以有足夠的能力去愛,甚至寬恕迫害他的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