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版 (生命倫理雙月刊 52期)
書籍推介——惜生知死
2018年,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為大家獻上文集——《惜生知死》。一如既往,文集主要結集了研究中心週年研討會的講員的文章。簡單來說,今年研討會的主題為死亡,讓我們「知死」:多去認識及了解死亡,從而「惜生」:懂得珍惜生命,活現更好的人生,並且成為他人的祝福。
文集中,郭鴻標牧師相信人有生存的權利,也要向神為自己的生命負上責任。相對於今日社會以「自決原則」(Autonomy or Self-Determination)作為決定生命事件中的首要考慮時,基督徒的生命倫理卻不會將「自決原則」視為絕對價值。
吳思源先生分享到教會在處理會友或肢體喪葬時,很多時都只處於被動的位置,最多就是對家人作出安慰,或是在安息禮中分享訊息而已。其實教會可以在喪葬禮儀中(包括禮儀前和禮儀後)加入牧養元素。
李少秋教授為讀者闡述海德格的存在主義的核心:「當人面對自己的存在,就絕不希望虧欠自己的生命」。考慮「存在」與「時間」,明白人生的意義,人才能過無憾的人生。
陳曉蕾女士認為今日的死亡被高度醫療化,我們不能接受一個人「老死」,而只能接受一個人「病死」,我們卻忘記了人的而且確是會老去的。而怎樣面對人生終結的問題,病人應怎樣掌握生命自主,甚或要求不同的「死亡選擇」等議題,也是社會需要討論的。
2018生命倫理對談 《基督宗教尋珍之旅》
神是偉大的藝術家,我們只要觀看神所創造的天地萬物,便會曉得神是彩繪及雕塑大師,祂所雕塑出來的物品是立體的,還會在地上走動,但我們可以說聖經故事是藝術作品嗎?或許有些人會認為聖經故事只有文學之美,但原來,聖經當中更會出現不同形式的藝術作品。4月10日的晚上,何崇謙博士為大家闡釋聖經故事如何充滿藝術性,以及聖經故事的畫作如何充滿神學。
聖經故事充滿美學——藝術性
聖經本身的創意和寫作風格甚豐,包括:詩歌、哀歌、故事、箴言、先知書、比喻、書信、愛情故事、天啟文等。無論舊約或是新約故事,神都樂意以極具藝術性的圖畫向人啟示祂的心意。神知道我們的限制,當祂要我們領受一些超過我們的經驗和知識範圍,以致難以理解的訊息時,祂便會使用我們可以明白的情境來傳遞祂的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