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有些奶粉商在香港的廣告上大放厥辭,聲稱他們的奶粉添加了PhD等,有助嬰兒智力發展,「食咗精靈啲、醒目啲!」,至今仍未有足夠臨床研究證明PhD有助嬰兒智力發展。這裡說的PhD其實是指磷脂,英文全名是phospholipid,醫學上一般用全寫,不會以PhD這個縮寫來稱呼它,免得與博士的英文縮寫產生混淆。醫學人員努力分清楚磷脂與博士,奶粉商卻努力把兩者混為一談,好讓消費者產生不真實的聯想。[1] 奶粉商自製新詞,只因他們看穿了為人父母者的心思:哪一位父母不想自己的兒女聰明伶俐、出類拔萃。雖然有不少父母知道孩子的智力與奶粉無關,但現實中,的確仍有父母認為嬰兒的智力與飲用不同牌子的奶粉有關連,亦有人為到嬰兒究竟飲奶粉沖的奶還是飲人奶會更聰明而起爭論。[2]
文字版 (生命倫理雙月刊 66期)
沒有鄰里,只有鄰居的香港
生命倫理雙月刊 66期 (p.6)
23/10/2020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受感染者除了肺部受損,有研究發現原來他們當中還有近六成會失去嗅覺或味覺。[1] 其實,不知從何時起,香港人也集體地,漸漸地失去了一種味覺:人情味。
讚爭
生命倫理雙月刊 66期 (p.8)
23/10/2020
《讚爭》一書提到當大家在社交媒體按讚和分享,原來足以參加一場戰爭。到底社群媒體如何對社會產生影響?美國智庫的戰略專家辛格(P. W. Singer)及衝突與社群媒體方面的專家布魯金(Emerson T. Brooking)合著的《讚爭》,提到別有用心者如何透過社群媒體,在美國或其他國家發動戰爭的真實個案。在新型戰場下,我們可以擺脫他人的操縱嗎?我們以生動的手法及以短片形式為大家闡述書中部份內容。
媒體解碼
生命倫理雙月刊 66期 (p.8)
23/10/2020
當我們說人人都是記者時,傳統記者、網媒記者及公民記者到底有沒有分別?報業的營運愈來愈艱難,它們究竟有何出路?《媒體解碼:時事背後》集結香港五大資深傳媒人蘇鑰機、陳韜文、李立峯、楊志剛及陳智傑的文章,為大家解讀正在發生的媒體事件、現象。明光社項目主任(傳媒教育及行動)郭卓靈以豐富的插圖為大家介紹《媒體解碼》的第一部份——性質功能。關心香港傳媒的朋友,值得一看這短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