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生命倫理 正視社會歪風
性傾向轉變

任何性傾向(及性別認同)是自主、天生、正常、不可轉變,一直是同運政治的核心信念。當有心理學家、精神學學者提出異於同運政治理念的說法,往往會被群起而攻之。你在本頁可以找到性傾向、性別認同轉變的事件資料和各方討論。

愛與痛之間

16/11/2004

我嫁了一位有同性戀掙扎的男人,生命也因著這個選擇掀起了大波浪,平庸的一生變得更燦爛或更黑暗。我見証著生命的蛻變,也嚐受到人生不可改變的無奈。
 
當我跟他還在曖昧朋友的階段,他已經坦白相告,繼而我才考慮是否跟他談戀愛。回頭看,我當時真的有點無知而低估了這個掙扎對婚姻的影響。天真的我以為他找到我後,享受真愛,一切「壞思想」都會過去,什麼「同性戀」自然也會變成「異性戀」。這個童話般的想法,隨著殘酷的生活經驗,一次又一次地被打破了!
 

同性戀者的關懷與輔導

12/11/2003

每當討論有關同性戀者的關懷與輔導,內心都感到沉重,因為現今香港有關同性戀關懷與輔導的人手及資源都很不足,甚至可以說非常缺乏。當教會中同性戀信徒尋求協助,會友可以怎麼辦呢?他可能去找團契團長,但團長不知怎樣處理,跟著去找教牧長執,然後教牧長執又可能將他轉介到專業輔導員,去到輔導員那裏,他們可能只勸導求助者接受自己的同性戀傾向,毋須改變,因為美國精神病協會(APA)於1973年已將同性戀從精神病的系列中剔除。就算真的想幫助他改變性傾向,現今香港的輔導員或精神病醫生普遍都欠缺這方面的訓練。

網絡關懷.關懷網絡

31/03/2001

雖然,不少同志組織都反對任何人士對同性戀者作治療,但事實上有不少同性戀者是希望能改變的。一些關懷同性戀者的團體便在這巨大的阻力下為同性戀者服務,協助那些因為種種原因而希望改變的同性戀者。以下便為大家介紹不同的網站,他們有著不同的背景,不同的使命,但都堅信若同性戀者渴望能改變,改變是可能的,其他人亦不應剝削其接受治療的權利。

白保羅(Paul Bottrill)的見證

31/05/1999

童年的時候,很多人會覺得我有一個快樂的家庭;表面上,我的家庭也好像十分正常,甚至在十八歲前,我也以為自己有一個正常的家庭。多年來,我與毒品、酒精、吸煙及性關係等問題爭著,但不知為何我總不能停止這些行為。最近幾年,我才開始明白為何我做這些事情,並且明白如何我能靠著神的能力去改變這些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