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生命倫理 正視社會歪風
性病

性病是指透過性接觸而感染的疾病,正確及持續使用安全套可減少感染性病的風險,但這只是一個較安全的性行為,彼此忠誠的單一性關係才是世上真正安全的性行為。

數字在說話

20/09/2012

本港衞生署每季均會發布最新的愛滋病病毒(HIV)感染數字,並表示性接觸仍然是HIV最主要的傳播途徑,提醒市民正確使用安全套進行性行為。

預防愛滋 只靠一套?

14/06/2012

性病是指透過性接觸感染的疾病,常見的性病有梅毒、淋病、性病疣、疱疹等。因為性接觸也是感染愛滋病病毒的主要途徑,所以亦被納入為性病的一種。

香港政府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的網頁內提供了大量本港常見性病的資訊,包括了疾病的病徵和預防方法,但對不同性病的預防方法卻出現了兩套不同的說法。

衞生防護中心對梅毒、淋病、 性病疣、疱疹等性病均作出以下的建議:「預防性病的最有效方法是與一位未受任何性病感染的人士保持專一的性關係。如果不可能的話,就應該採取安全性行為;每次性接觸時都正確使用安全套,以減低受感染的機會。」

安全套不是萬能套

22/03/2012

本港衞生署每季均會發布最新的愛滋病病毒感染數字,從3月13日發布的最新資料中,我們知道去年第四季有121宗新感染個案,總結2011年全年個案就有高達438宗,創歷年新高。而在第四季的121宗感染個案中,54人是透過同性或雙性性接觸感染,27人是透過異性性接觸感染。

目前本港成年人的愛滋病感染率仍少於0.01%,屬低感染地區,但衞生署初步估計,本港男同性戀社群的感染率卻達4%,接近世界衞生組織所定的5%警戒線,情況令人擔心。

正視愛滋與關心病人

03/12/2010

12月1日是世界愛滋病日,自1984年以來,本港已有4,730人受感染,雖然經過多年教育,不過,調查發現,很多中學生對愛滋病仍然有不少誤解,有三成受訪學生以為愛滋病可以透過蚊叮傳染,有關愛滋病的預防教育實在需要加把勁。但令人憂慮的是近年在所謂政治正確的大環境下,社會人士對愛滋病出現一些有違科學和常理的偏差,間接可能令問題惡化!

「性教育」回顧與前瞻

23/01/2008

廿一世紀是個科技和資訊爆炸的年代。無線電話、互聯網的廣泛使用扭轉了現代人的生活模式,在地球上大部分角落,都可在一瞬間與親戚朋友聯絡,足不出戶亦可了解到外間事物的變化,實在太方便了!
 
但事情往往有兩面,許多虛假和誤導性的資訊亦藉著網絡每天影響著人們對事物的認知,例如有資料說避孕套有防禦所有性病的功能;對一些人來說,「遙控式」而非「面對面」的溝通亦沒有促進人與人之間對感情的尊重,在過去的二十多年中,「離婚率」以倍數的增長,間接反映出溝通的「質」總比「量」重要。

性傾向歧視條例有助預防愛滋?

01/06/2007

5月29日,衛生署公布07年第一季愛滋病病毒感染人數,當中20人經異性性接觸感染,35人經同性/雙性性接觸感染,後者高於前者的情況已持續了四季之久(註1) 。同一天,有報導指社會上存在對同性戀的歧視令愛滋病防治工作難以展開(註2),故需訂立《性傾向歧視條例》消除歧視,從而減少愛滋病毒蔓延,這說法有沒有根據呢?另外,在預防教育方面,當局又有甚麼需要正視?還有甚麼訊息應該向市民傳遞呢?

關鍵字 性病

愛滋病毒蔓延

15/01/2007

愛滋病毒於男男性接觸群體快速散播情況令人關注和擔心。繼2006年初衛生署發現一個男同性戀者集體感染群組後,至同年年底群組已增至兩個,46人受感染,愛滋病毒在一兩年間以倍數傳播。衛生署指不安全的「男男性接觸」,將感染風險提升至「前所未有」的高,預計會陸續發現更多同群組個案[1],情況令人憂慮。另外,根據衛生署資料,2005年第三季[2]、2006年第二季[3]及2006年第三季,經同性/雙性性接觸感染的人數均高於經異性性接觸感染人數。

關鍵字 性病

愛滋病毒蔓延

21/12/2006

情況

關鍵字 性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