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質「脫口秀」的啟迪
生命倫理雙月刊 42期 (p.4)
香港人可能對papi醬及John Oliver不太認識。憑數據說話,二人在網絡世界紅得發紫,同是「說」而優則演的人才。先談papi醬,她在2015年7月開始把個人製作的視頻透過網絡發放,至2016年9月,她在微博上的粉絲數目已迅速累積至1,900多萬,成為中國新一代的網絡紅人。至於John Oliver,他是一名喜劇演員及政治評論員,近年所主持的清談節目Last Week Tonight with John Oliver,在美國大受歡迎,榮獲多個獎項的提名,並已獲獎;某些題材在YouTube的點擊率高達千多萬人次。
比較起來,papi醬所發佈的視頻全是成本極低的個人小製作,評論的東西也多圍繞生活瑣事,又或是人際關係相處中常遇見的情況;而John Oliver的「脫口秀」則是一個電視台節目,無論從題材選擇到資料搜集,都是很嚴謹的。不少觀眾看完papi 醬及John Oliver之後,都會發出會心微笑,後者某些評論,甚至得到美國司法部門或政治人物正視。
無論是大或小製作,這兩位「名嘴」的共通點在於他們都是以娛樂的手法反映現實以及呈現事件的真相。他們充分表現其「毒舌」,以表演或「踢爆」的形式抨擊身邊讓人感到虛假或不合理的人和事。當大家看見papi 醬扮演得獎及失獎的女演員,在鏡頭前發表虛言謊話,以及真實的心底話,很難不發出笑聲。而看過John Oliver假扮捐獻者的身份去搜集牧者勸人奉獻的信件,以證明某牧者層出不窮的「刮錢」手法,甚至以奉獻購買私人飛機,更教人拍案叫絕。
他們紅透半邊天的原因,不單單在於他們風趣幽默的表演,也在於他們往往勇於揭露事情的真相,把一些觀眾平時曾想過,卻又無法言明的想法具體地呈現出來。例如某些影評人只會用一些抽象的詞彙評論電影,對觀眾來說這些都是無意義的,他們卻又不敢表達出來,害怕別人說自己沒知識,papi 醬以視頻反映這些影評人只是亂拋一些術語及名詞,無助觀眾了解電影。這種共鳴感才是觀眾最愛的。
沒有一個人願意付錢去欣賞另一個人吐苦水,除非那個人所吐的苦水,也是自己的心聲。「脫口秀」及「棟篤笑」之所以成功,除了因為它有足夠的娛樂性,亦在於它某程度上反映了民意,又或是揭露真相。有時,我們想要了解大眾的想法,甚至是當地民生,不一定留待專家的分析,可能從受歡迎的「脫口秀」講者身上,便能略知一二。